历史

乾隆为什么要削去张廷玉的爵位?原因是什么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乾隆为什么要削去张廷玉的爵位,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古代皇权社会当大臣是非常危险的,毕竟在皇帝周围稍微有一个差错就会被株连九族,俗语“伴君如伴虎”就是说是皇帝喜怒无常,大臣们有可能突然间享福也有可能突然间遭灾。在这种情况下,大臣一般都是七窍玲珑心,对皇帝的心思猜的是非常的准,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好办事方寸。张廷玉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历仕三朝,陪伴了三个皇帝都没有犯错。但是在晚年的时候连连犯错,不断的索要封赏,乾隆怒削其爵位。不过十年之后,我们才发现老油条张廷玉的厉害。

  张廷玉出生于官宦家庭,祖孙三代都是当官的,深受皇帝的青睐。不过在张廷玉时期张家祖坟冒了青烟,张廷玉深受皇帝的器重,凡军国大事皆奉旨商度。而他受器重是有原因的,首先他父亲从来也没有安排张廷玉入朝为官,张廷玉是自己通过的科举考试,自己本身是有真才实学的。而且康熙主政时期,张廷玉多次跟随康熙游历蒙古。史书记载:久持讲握,简任机密。可见他在当时是深受康熙的信任。

  康熙晚年时期张廷玉才开始涉政,不过因为有着康熙帝的宠爱和父亲张英的政治萌荫,张廷玉的升迁速度非常快,在朝中也颇有影响力。雍正继位之后就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张廷玉就成了最佳的人选。首先要培养势力,肯定要年轻,毕竟年老的官员过不了几年就要告老还乡。张廷玉年少有为肯定满足这一条件,其次张廷玉是康熙的宠臣,张廷玉的父亲更是雍正的老师。层层关系把张廷玉和雍正紧紧的捆绑在一起,雍正初期一天下发十几道圣旨,全都是由张廷玉一手包办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康熙死后,他培养的势力开始陆续倒台,而雍正所培养的势力开始出任要职。作为雍正集团的核心大臣,张廷玉身兼礼部尚书,大学士,军机大臣,吏部尚书等多项要职,迅速挤身为枢臣之列。大清朝编撰国史、军机处的建立、平准噶尔部方略,这些重大政治事件都有张廷玉的参与,他对大清朝的发展、政治制度的确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雍正病危的时候感叹张廷玉的忠诚,特诏令张廷玉为顾命大臣,并且临终遗诏命张廷玉配享太庙。

  乾隆继位初期重用张廷玉,以至于张廷玉位极人臣。但是张廷玉好像越老越糊涂了,他不断的索要封赏,而且他告老还乡的时候担心乾隆忘掉雍正让张廷玉配享太庙的待遇,所以想要让乾隆给他写一个保证书。乾隆听完之后勃然大怒,但是碍于张廷玉三朝元老的身份,所以还是给他写了一个手诏。结果张廷玉更嚣张了,他自己不去领赏反而让自己的儿子代领。乾隆气得火冒三丈,想要让张廷玉来解释解释。但是这道圣旨他还没有下发到张廷玉手里,张廷玉就自己跑过来请罪了。

  这能说明什么?这能说明在乾隆的身边一定有张廷玉的人告密。乾隆大怒,削掉了张廷玉的爵位,并且罢免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待遇。很多人说张廷玉越老越糊涂,晚年做出如此昏聩的事。但我个人认为,这应该并不是他的昏聩之举。我们都知道张廷玉一生都在和鄂尔泰斗争,为什么张廷玉和鄂尔泰一直斗争?原因就是清朝皇帝不信任大臣,所以让满臣和汉臣互相斗争,在长期的斗争中掌握一个平衡。但是此时鄂尔泰已经死了,那么张廷玉留着有用吗?

  张廷玉可是亲眼见证者雍正的心腹取代康熙的心腹,接下来必然是乾隆的心腹取代雍正的心腹,自己早晚都是要下台的。虽然自己位极人臣,但是张廷玉的儿子并不是位极人臣。而鄂尔泰党羽还在朝中任职,外加上他们是满臣的关系,深受宠爱。一旦鄂尔泰余党对他的后人下手,他的后人怎么招架?根本招架不了。与其被人打压,还不如主动离开。

  而且张廷玉参与过编纂《明史》的工作,对历史还是有一些熟悉的。他在历史中看到了大量的权臣灭族案例,当年严嵩位极人臣,但是因为嘉靖帝的猜忌而被抄家。纵观历史,权臣很少善终的,严嵩、张居正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能善终的往往都是那些主动放弃权利的大臣,比如说:王翦、郭子仪。王翦当年带兵打仗的时候就不断的索要封赏,为的就是打消皇帝的疑虑。郭子仪主动放权也是为了打消皇帝的疑虑。他为了打消皇帝的疑虑,也就开始做这种放权的工作。

  军机处是他一手建立的,乾隆肯定会对军机处有防备,所以张廷玉故意在圣旨没有下达就去请罪,暴露了军机处泄密的问题,从而才能让乾隆找到理由清理军机处。虽然乾隆削了张廷玉的爵位,但是在张廷玉死后又把爵位还给他了,而且还让张廷玉配享太庙,张廷玉的后人基本上都受到了乾隆的萌荫。张廷玉死后45年,张若溎出任四库全书总裁官、张若霭出任礼部尚书、张若澄出任礼部侍郎、张若渟出任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太子太保,看看张廷玉后人的地位,哪有被打压的样子,分明是被重用。

  看到这,我也不得不感叹官场老油条的高明,张廷玉混迹官场多年,深谙为官之道。在参与编纂《明史》的时候,总结严嵩、徐阶、张居正等人的结局,最终靠官场智慧保全了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