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因女人而大怒的名将,吴三桂的一生如何评价?

  接下来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吴三桂,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句话不仅可以形容曹操,用来评价吴三桂也比较合适。在明末清初的大变局时代,吴三桂登上历史舞台,以他独有的方式,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记。三百多年过去了,他虽已退出江湖,但关于他的江湖传说不绝于耳。

  吴三桂本是明朝的边关大将,却因崇祯的去世而走到十字路口,在李自成与满清之间,他选择了后者。他的这一决定,历来被人当作笑谈,有人说他卖主求荣,有人说他冲冠一怒为红颜,还有人说他是识时务者为俊杰。总之,关于他的争议也由此开始。

  投靠满清后,吴三桂从山海关一路南下,为清朝定鼎中原立下赫赫战功。他也由此走上人生第一次巅峰,被封为异姓王,还与顺治“杀马盟誓”,承诺永不相负,代表清廷世守云南。

  康熙上位后,前明的势力已经荡然无存,满清的局面也趋于稳定。当鳌拜被铲除后,“三藩”就成了康熙要解决的头等大事。在多次讨论是否“削藩”后,康熙最终还是决定,对吴三桂下手。那么,如果吴三桂主动告老还乡,放弃所有权力,康熙会放过他吗?

  我认为可能性不大,吴三桂大概率会被康熙找个理由给干掉,原因有二:

  历史的惯性决定了,吴三桂的下场不会好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既是人性使然,也是社会规律。大功告成杀功臣,这种事历朝历代都层出不穷。尤其是异姓王,这是王朝发展的不稳定因素。这群人仗着资历、功劳,甚至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他们的封地就是国中之国。在皇帝眼里,卧榻之下岂容异姓王鼾睡,刘邦剿灭异姓王就是最好的案例。

  吴三桂经营云南多年,实际上已经成了割据诸侯,早已有尾大不掉之势,这与皇权的集中性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江湖术士只需要解决温饱问题,给个饭碗就能让其安心,但诸侯王就不同了,他们追求的是自我实现,尤其是第一代诸侯王,一旦做大,胃口只会越来越大。康熙能够暂时稳住吴三桂,但不可能一直满足他的胃口,只有将其彻底消灭,因为死人不会有任何欲望和威胁。

  即便吴三桂舍得放弃外在的权力,但谁能保证他放下内心对权力的渴望呢?他能安心养老吗?他会安分守己吗?只要君臣之间有一点矛盾,或者康熙猜忌,吴三桂就别想平安着陆。

  没有权力不代表没有影响力,没有印信不代表不能调兵遣将,没有手下不代表不能造反。吴三桂势力庞大,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朝野很多人都曾受过其恩惠,任何时候,只要他振臂一呼,那都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只有他死了,他曾经的影响力才会烟消云散,对大清的威胁才算彻底解除。康熙虽然被尊称为圣祖仁皇帝,但在很多时候,他当真配不上一个“仁”字,只要发现有威胁皇权的可能,不管是白发苍苍跌落民间的朱三太子,还是小孩子,一律格杀勿论。没有爪牙但有影响力的吴三桂,落在康熙手里,那是送羊入虎口,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

  康熙初年,满汉之间的矛盾很大,在朝堂上尤其如此。满人对汉人,始终都不信任。吴三桂是一个汉人,还是前朝投降过来的,满清贵族中早有人对其不满,他有实权,人家忌惮他;他失去权利,就如同虎落平阳,那些满人中对其不满的情绪就会暴露,凭什么你吴三桂一个汉人比我们还富贵。吴三桂为官多年,在朝堂上也难免有部分对手,平时一个不小心说不定就得罪过别人。一旦势力不在,满人的不满加上对手的报复,吴三桂很难招架得住。

  吴三桂那么多手下,不管是解散还是改编,总会有几个闹事者。这群人犯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吴三桂。小点的事被文字渲染就能成为大事,大点的事就能被形容成狂风暴雨,牵扯到吴三桂,他就百口莫辩,连带责任都负不完。

  此外,吴三桂为清朝干了不少活,但基本都是替多尔衮、顺治卖力,并没有为康熙效过劳,反而成了康熙的麻烦。对待前朝的老员工,清朝皇帝从来不会心慈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