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林俊是谁?他对于明朝火器的发展有什么建设?

  说到汪鋐,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十六世纪,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兴起,世界历史进入了新篇章,不主动拥抱世界变化、安于现状的国家与民族,往往都将在未来为之还债。

  1513年,明正德九年,葡萄牙人(明朝称之佛郎机人)乘船来到中国珠江口沿岸,开始和明朝交往,中西方交流进入新阶段。面对西人浮海而来气势汹汹,明朝人有何应对?最广为人知的是明朝官员汪鋐,取得中国历史上最早抗击殖民侵略的胜利,并第一个提出了“师夷制夷”的策略,提倡学习葡萄牙人的船与炮技术。

  那么,汪鋐是学习西方第一人吗?根据《明史》记载,在汪鋐之前,一位叫林俊的68岁老清官,没有受到所谓“天朝上国”影响,在1519年就成功仿制出当时西方最先进的火器佛郎机炮,还派两位家仆冒着酷暑昼夜奔行三千里,将之送到平定宁王之乱的前线,交给了当时文坛巨擘王阳明。

  我们都知道,人越老、越顽固、越不愿接受新事物,且清官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思想更保守,但林俊却令人惊讶,在葡萄牙人才抵华六年之后,这位老清官就迅速成功仿制了葡萄牙人利器。那么,林俊究竟是何许人也,有何传奇经历?

  01:林俊其人

  林俊(1452—1527),是明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的老臣,史书记载为人“刚直敢谏,廉正忠诚,嫉恶如仇,爱才如渴,以礼进退,始终一节”,与历史上青史有名的名臣差不多,笔者举四个例子:

  1,林俊初入仕途时,为刑部主事,上任之初林俊就放了一颗大卫星,将明宪宗宠信的妖僧继晓斩首,将宠信的太监梁芳问罪。

  2,明孝宗初年,林俊担任云南副使,鹤庆玄化寺据说是有活佛,每次节日聚集了上万男女,争相给寺庙佛像送钱,林俊听闻后将佛像烧毁,将钱财送给穷苦百姓,之后又拆毁了三百六十处滥建的祠堂庙宇,木料都撤下来修筑学宫。不仅如此,后来林俊多次上书朝廷,要求皇帝、藩王等府邸停止奢华建设等。

  3,明孝宗九年(1496年),林俊上书称病引退,没等批复就自个回去了,个性十足。

  4,林俊巡视江西时,百姓王武率领一帮人做了贼盗,林俊单身走入王武的巢穴,折服了王武。林俊巡抚四川时,蓝廷瑞、鄢本恕、廖惠叛乱,不曾想林俊在路上突然遇到反贼,林俊反而又一次单身赴会,折服了反贼,反贼愿意约定时间投降。由于连绵大雨误期,蓝廷瑞等又反,结果被林俊率军击败。

  言而总之,林俊有着传统文人的品德,又极具胆略与军事才华,可谓文武双全的全才,在中国历代文人中比较罕见。

  02:林俊仿制佛朗机

  1511年,林俊再一次辞官归乡,回到福建莆田,不过林俊虽然辞官,却还心忧国事。

  1519年,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反叛,数日内即攻陷南康府和九江,兵围安庆府,波及明帝国东南数省。但仅仅过了41天,宁王之乱就被王阳明平定,鄱阳湖一役兵败被擒。

  战事结束后的第七天,王阳明收到一份礼物,远在福建莆田老家的致仕官员林俊,赶制的佛郎机铳及火药配方,在两位家仆冒着酷暑昼夜奔行了三千余里之后送到了。虽然林俊仿制的佛郎机炮没有发挥作用,但王阳明还是被林俊的义举“感动涕下”,亲自赋诗《书佛郎机遗事》,致仕官员费宏、黄绾,江西按察使唐龙,南京兵部尚书乔宇等朝野士人也纷纷以佛郎机为题赋诗作文,使得这一武器广为人知。

  《大明律》规定不许私造铜铁材质火器,违者按谋反论处。林俊私造之炮,是以锡为材料,规避了法律风险。与此同时,根据明人邹守益的《王阳明先生图谱》记载的“林俊家仆赠王守仁佛郎机铳图”显示,里面画中的铳很小、而炮架很大,说明林俊所造之炮应该是锡制模型,供王阳明仿制用,这也是为了两位仆人就能三千里送炮的原因所在。

  03:林俊仿制技术来源

  关于林俊仿制佛朗机炮,有四个问题值得深思:何谓佛朗机炮,林俊仿制佛朗机炮的时间,仿制技术从何而来,与林俊为何懂得铸炮。

  1,何谓佛朗机炮

  佛郎机炮,15世纪后期至16世纪初期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后膛炮,当时西方最先进的火炮,源于15世纪意大利的鹰炮,通常以铜或铁制成,初期主要装备在船只上。

  相较于中国传统的前膛火炮而言,佛郎机设计上最大的特点是后膛填装,主体结构分为子铳和母铳两部分,火药和炮弹在子铳前膛填装完毕后塞入母铳中间的开口。通常一个母铳配备多个子铳,发射完毕后退出子铳,即可迅速填入准备好的下一个子铳。这一设计节省了前膛火炮发射前复杂的填装及发射后的清理时间,提高了射击速率,也解决了前膛火炮炮管容易炸裂的毛病。

  2,林俊仿制时间

  1513年葡萄牙人抵达珠江口沿岸,而在1519年林俊仿制成功,中间只有短短六年,甚至林俊可能早就了解佛朗机炮,只是在听到宁王叛乱之后加急仿制。佛朗机炮出世之后,明朝诸多官员纷纷点赞,让佛朗机炮慢慢广为人知。

  可见,我们对明朝官员印象要重新认识,他们并非与清朝官员一样死读书,而是有着敏锐的眼光,对利国利民的新技术不仅不排斥,反而非常善于接受。

  3,技术从何而来

  1521年,由于葡萄牙人肆意烧杀抢掠,明朝忍无可忍,双方爆发屯门海战,汪鋐是明朝广东提刑按察使,主张坚决打击葡萄牙人。但葡萄牙人船坚炮利,“汪鋐以兵逐之,不肯去,反用铳击败我兵,由是人望而畏之,不敢近。”第1回合,明军失利。

  汪鋐认识到想要击败葡萄牙舰队,必须以先进的武器装备部队,师夷制夷。于是,汪鋐派人接近葡军窥视情况,得知葡萄牙船队中有两位中国人杨三、戴明,就劝他们为国效力,后来汪鋐根据杨三、戴明对佛朗机船和铳的具体描述而仿制,经过试验,成功仿制。

  简而言之,以汪鋐仿制佛朗机炮经历来看,佛朗机炮不是什么高科技,观其外形,了解一些操作,以中国的铸炮与材料技术,可以短时间内轻松仿制。或许,林俊就是通过别人对佛朗机炮的描述而仿制。令人深思的是,在没有外敌威胁时,林俊就开始学习佛朗机炮,令人惊叹其眼光。

  4,林俊为何懂炮

  在我们印象中,明清儒家文人深受八股文禁锢,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即便佛朗机炮机构再简单,估计也无法搞懂其中原理。其实,这么评价明朝文人非常不公平,明朝中期传统理学已经式微,很多文人并非皓首穷经,而是思想非常开明,不说明朝晚期杂学大师方以智、宋应星、徐光启等了,就说上文提到的王阳明、汪鋐,就能让人管中窥豹,足以说明明朝文人思想并不封闭。明末西学能够兴盛,离不开明朝文人思想开明的基础。

  因此,林俊懂得一些造炮技术,不奇怪。

  清朝之后,理学一统天下,君君臣臣这一套僵化理论太好用了,清朝统治者自然要大加发扬,于是清朝官员反而是变得越来越愚昧,思想越来越顽固。

  04:或存比林俊仿制更早的中国人

  从正史上看,林俊是学习西方第一人,但根据明朝一些史书记载,在林俊之前,仿制佛朗机炮或另有其人。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宁王叛乱失败后,刑部审问朱宸濠党羽,得知宁王朱宸濠叛乱前曾经私制佛郎机炮。近代郑振铎综合明朝野史杂谈等编修的《玄览堂丛书》中,有宁王府中官刘吉的口供,说的也是宁王叛乱前私造佛郎机炮。

  但宁王私铸的佛朗机炮实物,未见史书记载,因此不少学者认为这一段历史不可信。

  04:明朝对佛朗机炮的推广

  不过,明朝对佛朗机炮的推广,主要不是源自林俊,而是汪鋐的屯门海战。

  屯门海战中,明朝俘虏了两艘葡船和二十余台佛郎机,不久之后,位于南京的皇家兵工厂(兵仗局)就开始大规模仿造佛郎机。在王琼、汪鋐、林俊(嘉靖朝再度为官)等人的努力下,佛郎机由最初的船炮,被改进为守城的流星炮,之后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为了使之机动,明朝人发明了架驼佛郎机铳。

  2,结合明朝技术,制造出装备于战车的熟铁小佛郎机。

  3,将两门甚至三门佛郎机铳合到一起,造出连续射击的连二佛郎机和连三佛郎机。

  嘉靖中期,北方九边、南方福建浙江等军事重地都装备了大量佛朗机炮,构筑了严密的火炮防御线。史书记载,在1544年,佛朗机传入中国的二十年后,仅太原镇所配备的佛郎机就多达1091门。

  不仅如此,明朝戚继光、俞大猷、赵士祯(万历年间)等,都在佛朗机炮原理上继续改进火器,戚继光根据新式武器设计出了新的战车以及车阵,赵士祯根据子母铳原理,结合西洋番鸟铳开发出后膛设计的大型鸟铳鹰扬炮和掣电铳等。

  清朝之后,佛朗机炮被更名为子母炮,乾隆嘉庆年间子母炮的布防几乎遍及全国,但可惜的是清朝时期对子母炮的研究与改进陷入了停滞,几乎没有一丝进步可言。

  言而总之,佛朗机炮传入中国二十年后,就迅速发展为明军制式装备,被迅速应用于野战、守城、海战等各个领域,并保持持续改进,堪称明朝中后期最大的军事技术革新之一。而这一切的起始者,却是鲜为人知的林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