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中国第一位犹太进士左唐,他是怎么死的?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左唐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北宋时期,一个七十三姓,五百余家的犹太人团体自称自天竺出发来到中国,向中国皇帝进献用棉花纺织的西洋布,皇帝因此下诏:“归我华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从此这些人就在汴梁(今开封)定居下来。后来随着家族的迁移,到了明清时期浙江、江苏乃至宁夏地区也出现了定居的犹太人。在犹太人开枝散叶的同时,他们也开始像中国人一样读四书五经参加科举考试,其中也不乏有人中举,比如史上第一位有史籍记载的犹太人进士——左唐。

  左唐字尧卿,明宪宗成化年间出生于江都(今扬州)。左唐年轻时如何读书我们已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位犹太人定然是十分刻苦的,因为左唐于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参加科举,一路过关斩将,连过乡试、会试、殿试几道大关,在全国298名中榜者中名列11,高中进士,他也从此踏入了明朝的官场。

  左唐作为犹太人在明朝政坛独一无二,但也并没有因此而躲过官场倾轧。左唐当官的时候正值大太监刘瑾权倾天下,刘瑾把正德皇帝哄的团团转,从而获得了极大的权力,于是他便开始大肆排除异己。正德二年(公元1507),刘瑾得势后令群臣跪在金水桥南,把刘健、谢迁等五十人打入奸党名单。这些人都号称“海内忠直”,但架不住刘瑾独得皇帝恩宠,陆陆续续都被贬官逐出了京城。而在这场风波里,左唐虽不在奸党名单里,但他与这里的很多人是同科进士又是好朋友,因此他也遭到排挤,被调往四川担任布政司右参议。

  左唐在四川一呆就是五年,直到明正德七年(1512)年,各地归化犹太人共同捐助在开封重建犹太教教堂时,他受邀为之撰写犹太教碑文,才又回到了中原大地。这块碑便是《尊崇道经寺记》,现保存在洛阳博物馆中。

  这块碑文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证明了左唐的犹太人身份,而且上面的内容也体现了左唐作为犹太教信徒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此时的归化犹太人虽在中国扎根已久,但依然是人丁稀少,同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就面临着他们能否独立存在、犹太教能否维持保留的问题。更让人忧虑的是,犹太人虽然有自己的特征,但在那时的中国很难被人认识,由于同样高鼻深目,往往被人看做是穆斯林。时间一长,就连在中国的犹太教都渐渐与清真教牵扯不清,竟有许多人认为犹太教的道本出于清真教。

  左唐敏锐的看到了中国犹太教的危机,他在《尊崇道经记》碑文里,提出了三大守护教会的主张:

  1、与清真教割离关系,维护本教独立,他把教会重新命名为“一赐乐业”(以色列的音译),把教堂重新命名为“尊崇道经寺”。

  2、寻求犹太教与中国儒家学说的共性,争取犹太教在中国被存容。左唐系统总结了两种学说的共性,巧妙的把犹太教的道与儒家纲行说论合而为一。

  3、信守犹太教的教义、教规,左唐深知,犹太教要想长久,既要协调好与各种势力的关系,更重要的是犹太子民要坚守本教的信仰。

  左唐撰写碑文不久,就被调往广东,任参政统管财政。左唐在任上处理公务铁面无私,史载他“尽忠报国,德修厥躬”,左唐发挥了犹太人的特长,密切监视各地财政,来往的账册做的手脚很容易就被他识破,由此他惩戒了很多地方官吏,严堵各项财政漏洞。如此一来,自然让那些惯于贪污腐败的官吏对他恨之入骨。这些官吏抱团针对左唐,但左唐却不为所动依然尽力开展着各项工作。官吏们见此更加痛恨,决心除掉左唐。

  他们与朝廷派遣的查库特使相互勾结,查库特使开库查银时“顺利”的发现了黄金短缺的情况。这些官吏为了麻痹左唐,就联合查库特使演戏,让特使对他们严加审讯。左唐见特使如此秉公执法,顿时对这件事充满信心,他什么都不做,只打算向“公正”的特使当面解释。谁知特使断然拒绝了左唐的要求,根本不给左唐开口的机会,带着一箩筐罗织的左唐罪行证据就回京结案了。左唐得知此事当场气昏在地,一病不起。因为此事左唐名誉扫地,卧病在床的左唐长叹“平生砥砺名节,顾乃蒙垢至此!”,遂绝食而死。

  左唐的溘然长逝,不仅对他的家庭造成巨大创伤,也使归化的犹太人失去了一位深谙希伯来文化传统的守护者。他曾力阻犹太教被同化,但由于归化的犹太人数量极少还是不可避免的日渐被清真教同化,他曾撰写经文的尊崇道经寺也在1663年改名为清真寺,他与尊崇道经寺就这样被渐渐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