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阿鲁特氏的父亲为何在同治皇帝死后,劝自己女儿自尽?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同治皇帝死后,皇后阿鲁特氏的父亲为何劝她自尽,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光绪元年二月,离上任皇帝同治驾崩不到三个月,皇宫里再次传来噩耗,同治皇后阿鲁特氏崩。在阿鲁特氏死的前一天宫宴之后,她的父亲崇琦曾前来求见,父女之间具体说了什么自然无人可知,反正不久之后阿鲁特氏就选择自尽。所以很多人认为,崇琦是专门前来,劝女儿走这条不归路的。
虎毒尚且不食子,崇琦为什么会这样对待女儿呢?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崇琦可能是受到慈禧的暗示
慈禧和阿鲁特氏之间的婆媳关系非常糟糕,因为当初慈禧更喜欢活泼机灵的富察氏为儿媳妇,慈安则认为年长同治两岁的阿鲁特氏性格更稳重一些。两人将选择权交给了同治,而同治也看中了阿鲁特氏,这让慈禧非常郁闷,所以未进门已经有了嫌隙。
慈禧一直对同治非常严厉,慈安则对同治关爱有加。特别是同治大婚后,按理说皇太后应该退出朝政,但慈禧仍不甘心失去权力,动不动就去派人打探一番,指指点点,这让同治非常反感,就更加偏向和蔼可亲的慈安。
慈禧曾试图让阿鲁特氏吹吹枕边风,缓和一下母子关系。没想到阿鲁特氏转身就把这话告诉了同治,让同治更加恼火。这事让慈禧得知,把儿子和自己不和的原因迁怒于阿鲁特氏。对这个不听自己话,还瞎告状的儿媳妇更是看不惯。
阿鲁特氏性格十分耿直,不会去慈禧面前陪笑凑趣,说些阿谀奉承的话,慈禧于是拿出婆婆的架子,对她百般挑剔。同治生病后,如果阿鲁特氏去探病,慈禧就骂她没安好心,丈夫有病还想狐媚之事。如果阿鲁特氏不去探病,慈禧就骂她没心没肺,没有夫妻之情。
据《崇陵传信录》中记载,一次阿鲁特氏偷偷去看同治,哭诉委屈,同治安慰她一番,叫她暂且忍耐,总会有出头那天。这当然是暗有希望慈禧早死的意思。而此时慈禧正偷听个正着,她不好打儿子,于是气势汹汹的朝阿鲁特氏挥来了巴掌。
而此时的阿鲁特氏慌不择言,说了一句最扎慈禧心窝的话:“我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你不能这样。”
慈禧是最恨别人提到这一点的,毕竟即使她坐到皇太后的位置,也是妾室出身,有慈安在,她连红穿嫁衣的资格都没有。从此慈禧更加痛恨阿鲁特氏。现在儿子不在了,她自然看阿鲁特氏更加不顺眼,所以暗示崇琦前来劝说。
第二,崇琦认为这是女儿最好的结局
事实上,现在阿鲁特氏在宫中的地位非常尴尬,因为慈禧已经选择了光绪做皇帝,光绪算是同治的表弟兼堂弟,而阿鲁特氏就成了皇嫂。光绪算是慈禧的儿子,皇太后自然也是慈禧,那么阿鲁特氏在宫中算什么?
本来慈禧就看阿鲁特氏为眼中钉肉中刺,这回同治死后,以慈禧的心性,恐怕以后阿鲁特氏的糟心日子在后面呢,与其被慈禧摧残,还不如早日了断,也算是主动殉葬,成就一段佳话。
崇琦也是为自家前途考虑。
身为国丈的崇琦人生经历非常曲折,他父亲赛尚阿原来是内阁的大学士,在打太平军时因作战失败,被革职发配到黑龙江。一时家道中落,崇琦饱受世人冷眼。为了恢复家族荣耀,他发奋苦读,终于考取状元。
后来阿鲁特氏被选为皇后,同时崇琦还有一个妹妹也进皇宫当了妃子,崇琦不仅被封为三等承恩公,全族还抬旗为三旗之首的镶黄旗,家族不但恢复了往日的荣光,还隐隐更胜一筹。
为了保住现有地位,崇琦也不希望女儿再活着碍慈禧的眼。一是慈禧大权在握,不能得罪。二是崇琦也确实对慈禧很忠诚。
因为当年他当上状元就是慈禧亲定的。按规矩旗人是不能当状元的,这是为了笼络汉人的需要。但慈禧发话了,别人也就没多言语。此后慈禧还将入翰林院的崇琦调到同治身边,让他当日讲起居注官,这也是对他莫大的信任,更不要说让他的女儿和妹妹同时进后宫了。
本来阿鲁特氏新寡,正处于无限的悲痛之中,她虽然只和同治做了两年多的夫妻,但一直情投意合,现在遭此变故,也没有希望过继儿子,每天凄凉无比,现在父亲都劝自己自尽,人生彻底绝望。所以这个可怜的女子只能感叹一声:儿本命薄,而后主动结束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