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明朝危难徐光启献出两计策挽救大明,可惜有一条没被实施!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明朝最后的斗争,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明朝末年的内外交困,随着明军在万历四十七年的萨尔浒之战中的惨败暴露无遗。虽然损兵5万对于拥有亿兆人口的大明王朝来说还不至于伤筋动骨,但后续事态的发展,却让明朝在东北的经略彻底崩盘。

  萨尔浒之战3个月后,努尔哈赤—这个昔日曾匍匐在辽东总兵李成梁脚下的女真奴仆,向明朝亮出了凶狠的獠牙。靠着不满6万人的兵力,努尔哈赤攻下开原,进逼辽阳。

  明朝君臣再次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万历皇帝紧急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应对之策。

  面对连年的财政赤字,群臣的提议依然离不开“加饷练兵”四字诀,而此前,明朝已经两次加赋合计800万两白银,为此,明朝内地民变四起。

  就在万历一筹莫展之际,六月二十八日,一封名为“辽左阽危已甚疏”的奏疏摆上了万历皇帝的案头。上书的是来自詹事府左春坊左赞善的一名文官—徐光启。奏疏中,徐光启提出了1条抗金奇策:监护朝鲜。

  何谓“监护”呢?历史上的朝鲜王朝自开国之初即与明朝建立了朝贡关系,但是,朝鲜的军政依然由其国王掌控,这也就导致了朝鲜在明金的战役中,处于一种十分微妙的“中立”姿态。

  徐光启在奏疏中分析,后金虽然兵强,但依然有两大牵制,一为北境的叶赫部,二为侧后方的朝鲜。但是,萨尔浒之战后,朝鲜魄悸魂摇,没有了与明朝共拒后金的勇气,一旦受到后金的军事威胁,朝鲜私下与后金媾和并非不可能。

  因此,徐光启十分隐晦的建议“遣使宣谕,因而监护其国”,以便“练得鲜兵二万”,简言之是废藩直辖。这一计策如能实施,则明朝不仅可以增国土22万,而且能凭借辽东朝鲜的犄角之势,重新完成对后金的钳形合围。

  而17年后,皇太极正是通过征服朝鲜,扫除了南下的后顾之忧。但可惜,这条足以挽救明朝危局的奇策,被万历皇帝以“朝鲜兵计,原宜该国君臣自强”为由否决。

  明朝君臣的决策失误,很快引起了连锁反应。

  叶赫部覆灭后,努尔哈赤转攻辽阳等70余城,席卷辽东,明军在关外的军事存在仅局促于几处城防堡垒。原本的疥癣之患成为足以威胁明朝存亡的敌对政权。更严重的后果是,后金对朝鲜的军事威胁已经超越明朝对朝鲜的军事震慑。

  明朝对于朝鲜,怀柔犹恐不及,再想行“监护”之事已无可能。面对糜烂的辽东局势,徐光启献出第2条奇策:募西兵。

  在《钦奉明旨敷陈愚见疏》中,徐光启提议从澳门引进西式火炮和西式教习,训练一支全西式火器部队。崇祯元年,崇祯皇帝正式采纳徐光启建议,向澳门宣谕圣旨,征调葡萄牙人火炮教习和铳师。

  留居澳门的葡人在获悉圣旨内容后,答复:“因澳门是皇帝的领地,故在此情急之下应该效力,以谢皇恩”。当年九月,葡萄牙火炮教习公沙、陆若汉等53人护送数门西洋火炮前往山东登莱造炮练兵。

  同时,崇祯皇帝诏命徐光启弟子孙元化为登莱巡抚,全权负责火器新军的招募。

  经过葡萄牙炮手的训练,全部装备西式火器的明军部队于崇祯三年正式形成战力。同年五月,八旗兵攻占滦州、遵化、永平,孙元化奉命调遣总兵黄龙携新军前往御敌。

  滦州城下,明朝西式火器部队一战成名,先后攻克滦州、遵化、永平、迁安,明军士气大振。崇祯四年六月,登莱总兵黄龙再次奉调增援皮岛,明军将西洋重炮放置在战船上,对后金兵猛击,八旗兵损失惨重,“畏缩奔于八十里之外,不敢复进海岸”。

  副总兵张焘在奏疏中兴奋地记述道:“军兵之死填满沙浦,晾尸数日。东奴五月内抢岛,又偷船三百,只回一百。此海外从来一大捷!”皮岛战役的以少胜多,让明军找到了克制八旗铁骑的有效法门。

  但没想到的是,皮岛的大胜成为明朝新军的绝唱。

  皮岛战后2月,皇太极发兵围困关外重镇大凌河城。孙元化派新军2000人携红夷大炮20门、大将军炮300门前往增援。然而,在将领的选派上,孙元化犯了大忌,统兵将领没有选择亲信,而是选择了原毛文龙部将孔有德。

  当这支2000人的增援部队行至河北沧州吴桥县时,孔有德借口粮饷匮乏,煽动哗变。这支原本用来剿灭后金八旗军的精锐,调转枪口成为威胁大明王朝腹地的叛军。

  3个月时间里,叛军先后攻克临邑、商河、新城,登莱一战,城中新造火炮和造炮图纸尽数落入孔有德手中,公沙等20余名西洋教习战死。

  史载,叛军“残破几百里,杀人盈十馀万”。明朝不得不调集重兵平叛。崇祯六年四月,孔有德以西洋火器为投名状,乘船渡海投降后金。自此,西洋铸炮技术以及瞄准技术和仪具等全部落入后金手中。明朝逆转翻盘的最后一次希望宣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