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历史上的鳌拜到底是什么样的,康熙为什么要除掉鳌拜

  你真的了解康熙和鳌拜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鳌拜叛变?不存在的。

  我们不说那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就看看鳌拜死后,康熙、雍正两位皇帝是怎么对待鳌拜的。

  鳌拜去世44年后,也就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这一年康熙六十寿辰,康熙觉得“自秦汉以降,称帝者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绵长,无如朕之久者”,便在畅春园举办千叟宴,邀请全国65岁以上年老者入京参加宴席。酒兴正酣时,康熙忆往昔,想起了曾经那些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辅佐他成就这不世功绩的功臣元勋们,遂心生万分感概,健在的老臣还可以与他同享这大好河山,然而那些逝去的老臣却再也无福享受。

  康熙自觉应该给予这些逝去老臣一些奖赏,感谢他们帮助自己成就了如此伟业,于是乎,或给他们一些死后哀荣,或赏给他们后人些许恩典。

  也就是在这时,康熙想起了鳌拜,下诏追赐他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一等男)爵,由其孙达福袭爵。

  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再次下诏赠鳌拜,以其功劳卓著,赐予祭葬,复一等公,加封号“超武”,并给予子孙后代世袭罔替。因此,鳌拜孙达福袭爵一等超武公。

  清朝两代帝王都追赠鳌拜,并厚待其子孙,你说这是一个乱臣贼子能享受到的待遇吗?

  显然,鳌拜能在死后被康熙、雍正厚待,这恰恰就说明鳌拜并非没有叛乱之举,对爱新觉罗始终是忠心耿耿。

  对于顺治一脉的清帝来说,鳌拜的功劳绝对是卓越的。

  若没有鳌拜、索尼等这些对皇太极忠心耿耿的两黄旗将领的坚决拥立,反对多尔衮继位,这帝位根本就轮不到顺治帝来坐。而若连顺治都做不了皇帝,又哪有康熙、雍正这些后继之君的事呢!

  1643年,皇太极在没有留下任何遗诏的情况下,突然驾崩。因为没有遗诏,清朝内部爆发了严重的夺帝内讧,皇太极长子豪格与皇太极幼弟多尔衮两人为争夺帝位,是大打出手,互不相让。而在当时,两派之间多尔衮派系实力稍强,隐约有了占得帝位的苗头,加之豪格又实在是太愚蠢,自己将自己的路给堵死,多尔衮更是大大增加了继位的机会。

  就在这危急关头,鳌拜、索尼、谭泰等两黄旗将领站了出来,他们不惜与多尔衮开战,也要让皇太极的子嗣继承这帝位,最终多尔衮只得妥协,两派各退一步,选择拥立年近6岁的皇九子福临为帝,是为顺治。

  顺治继位后,多尔衮专权,几乎等同于皇帝。这时,原先忠于皇太极的两黄旗将领为了活命,纷纷屈服于多尔衮,背叛顺治,如谭泰。然而,鳌拜却始终不屈服,纵然三次被多尔衮论死,他也誓死不从,始终忠于顺治。

  正是这样矢志不渝的忠诚,鳌拜才换来了顺治的由衷信任,也才换来了辅政大臣这等重职。

  康熙继位,鳌拜虽然也专权,大搞党同伐异、任人唯亲之举,可对康熙,始终是恪守君臣之道,未曾有过半分逾越。若鳌拜真的目无君主,少年康熙就不敢在鳌拜一定要处死三位违抗他的官员时,下诏不允鳌拜所奏,只是批准刑部拟定的处罚,即将三人各鞭一百,没收家产。若鳌拜真的没有君臣之别,他就不会要置苏克萨哈于死地时,御前“攘臂上前,强奏累日”。

  康熙明白鳌拜的忠心,也知鳌拜不会谋反。

  他之所以要对付鳌拜,不是害怕鳌拜会反,只是太想快点掌权,不想被鳌拜束缚住,他想做一个真正的皇帝。

  康熙这位皇帝,可以说是雄才大略,他很会做皇帝,也很能做皇帝,这类皇帝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极度在乎自己手中的权力,不容任何人替自己掌控这皇权,哪怕明知暂时替他掌控这皇权的对他并无替代之心,也绝不可以,汉武帝如此,明太祖如此,康熙更是如此。

  康熙对皇权那是十分在乎,一旦有人妄图染指这皇权,不管是谁,哪怕是自己的儿子,他也不会放过。皇太子胤礽、皇八子胤禩,他们最终会失去康熙的恩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威胁到了他的皇权。

  皇八子胤禩,康熙朝有名的贤王,他之所以会失去争储的资格,就是因为满朝重臣皆推举他为太子,这就让康熙很是惶恐,他忌惮胤禩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害怕他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最终是狠心地说出“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这样绝情的话。

  从康熙对待自己的儿子的做法,可以看出康熙对权力有着很强的掌控欲望,他不会容许任何人触碰到自己的皇权,更不会容忍自己被臣子所钳制。

  而这就是康熙明知道鳌拜忠诚,却仍然处心积虑地要对付他的根本原因,因为鳌拜妨碍到他掌控皇权了。

  鳌拜的失势,固然与他骄横跋扈有关,但更多的原因在于康熙想尽快拿回皇权,以康熙的性格,纵使鳌拜不专权,一心为康熙做事,只要鳌拜不放权,康熙总有一天还是会对付他,因为康熙不会坐视自己的臣子来钳制自己使用皇权,他要的是随心所欲地行使皇权。

  正是康熙的这种想法,最终让鳌拜走向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