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张咏是什么人?他是怎么应对士兵向他三呼万岁的

  张咏是什么人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张乖崖守成都,兵火之余,人怀反侧。一日大阅,始出,众遂嵩呼者三。乖崖亦下马,东北望而三呼,复揽辔而行。众不敢讙”。(冯梦龙。《智囊全集》)

  话说宋赵光义时期,张咏外调益州知州,在任职期间,因四川地方官大肆对治下百姓横征暴敛,致使四川发生动乱,此时一个叫王小波的贫民率先起兵反宋,他杀了彭山县知县齐元振,然后占据彭山。不久王小波被张咏围捕,并杀害,而后余部推举李顺为首领,在李顺的带领下,起义军攻掠州县,声势大盛,甚至最后还攻克四川成都。但不久,因朝廷派兵前来,李顺起义军即被平定,李顺被杀。

  淳化五年五月,李顺余部一位叫张余的又再次起兵反宋,不久就攻克嘉、戎、泸、渝、涪、忠、万、开八州,声势大震,但不久亦被宋廷平定。至道三年,西川广武卒刘旰又率众起义,张咏出兵击灭。此后,张咏长时间都驻守在成都,防范于未然。

  也就是在镇守成都时,在某一天举行校阅,张咏刚刚出现,军士们就立即大声鼓噪,再三呼叫万岁,而要知道“万岁”可是只有皇帝才能叫的,其他人被称呼万岁,可就是等同造反,军士们这么做无疑就是逼迫张咏造反。

  而此时的张咏并没有惊慌,更没有附和军士,他反而是立刻下马面向东北高呼三声“皇上万岁”,然后上马继续校阅。张咏这般做可谓是恰到好处,既向军士表明自己无意造反,又向旁观者表明自己始终是忠于皇帝的。因此,在张咏做出这般举动后,军士们都不敢再喧哗,因为他们知道张咏是不会造反的。

  当然以上仅是野史记载,个人觉得当不得真,毕竟如果底下军士真的有反心,岂容张咏一句话就改变的呢?再者,那些军士那会那么傻,在不了解张咏真实的心思,就敢在大庭广众下三呼万岁,他们不要命了啊!这可是造反,满门抄斩的重罪,那能这么草率。而且如果真有这件事,无论张咏怎么做,他都会被调离成都,甚至是被免官,毕竟这种事情宁可杀错,也是不能放过的。可是事实上张咏滨海没有被调离,更没有被免官。

  在正史中,张咏的政绩较为突出,是一位十分有才干的能臣。比如他做杭州知州的时候,恰逢杭州闹饥荒,许多百姓都被迫铤而走险去贩卖私盐度日,按理说贩卖私盐是重罪,可是每次官兵捉拿到贩卖私盐的百姓,张咏都只是随便教训几句,然后就都释放了。因此当时张咏的手下就问他为何要这么做,张咏说道:“钱塘十万家,饥者十之八九,若不贩盐求生,一旦作乱为盗,就成大患了。待秋收之后,百姓有了粮食,再以旧法禁贩私盐”,就是杭州闹饥荒,如果这个时候不让百姓自谋出路,恐怕他们就会揭竿而起,所以此时放开限制,等到粮食富足之后,再对其进行限制。

  当然,张咏也并非是一味地对百姓宽容,对于那些犯法的百姓,他可是丝毫不讲仁慈,该杀就杀,该关就关。比如大中祥符二年,升州大火,致使“烈焰忽飞,狂风并作,人不及走,目不暇旋”火势之大令令鸟雀飞逃之群遮蔽了太阳,可想而知这场大火的惨烈。而此时张咏就迅速地做出反应,为伤者提供赈款救恤,死者官府埋葬,同时严酷的斩首了数位放火者。

  张咏并非是一个迂腐的官员,他懂得变通,懂得替百姓着想,知道该如何做,才能让治下变得繁荣昌盛,正如苏轼评价其所说:“以宽得爱,爱止于一时。以严得畏,畏止于力之所及。故宽而见畏,严而见爱,皆圣贤之难事而所及者远矣。”,只有夸严并道而行,地方才能治理的好,百姓才能信服。因此仅凭这点,张咏就不亏是位能臣。

  此外,再说一个小知识,张咏在60岁时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因此被誉为“纸币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