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登基三年却着急立太子,李治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唐高宗李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李治刚刚登基不久,又是正直年轻,李治为什么着急立太子?李治是怎么想的?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命运跌宕起伏,险象环生,最终能够坐上女皇的宝座,是多种因素加成的结果。
这其中武则天的老公李治,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李治,武则天在李世民死后,很可能要跟青灯古卷过一辈子了。
但终究李治还是不忘旧情,把武则天从感业寺接了回来,很多人都说李治很软弱,但从他和武则天关系的发端来看,李治可绝不是什么老实孩子。
武则天当时可是进宫十几年的老人了,就这种情况下,李治都敢和武则天眉来眼去,最终突破伦理束缚,这样的人胆子不可谓不大。
从感业寺回宫可以说是武则天命运的转折点,从此武则天开启了她的晋级之路,我们现在站在历史的后面,很多人都觉得武则天这个人一直都是处心积虑的想要当皇帝。
但事实上,武则天敢开始,根本不可能往这方面想,甚至是想当个皇后都非常的困难,而且早期武则天跟李治之间,可以说是模范夫妻。
两个人不但在感情上是恩爱的,而且事业上武则天还是李治很大的帮手,你说这都当上皇帝了,事业上怎么还需要帮助呢。
虽然是皇帝,但李治这个皇帝一开始当的并不开心,因为父亲给自己留下了一大堆的贵族老臣,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贵族集团,牢牢把持着朝政,让李治近乎成为傀儡。
而武则天和李治,正是在同这些大臣的斗争中,逐渐成了亲密的战友,度过了一段时间的蜜月期,此时的武则天就像是李治的左膀右臂,非常重要。
唐代的建立,依靠的是关陇集团,而李治的继位,又完全仰仗于舅舅长孙无忌的操作,因为按照常规情况,李治是不可能继位的。
当年长孙无忌力挺李治做太子,事成之后李世民激动对李治说,你要好好感谢你的舅舅呀,没有长孙无忌就没有李治的皇位。
而恰巧,长孙无忌又是关陇集团的代表,这样的人物,在李治朝那可是富贵之际,而且这也不是长孙无忌第一次这么干了。
当年李世民登基,玄武门之变,长孙无忌也是核心成员,鼎力支持,在李世民的时代,长孙无忌已经是朝中第一人了,如今李世民有把李治托付给了长孙无忌,这种权势可想而知。
自古登高必跌重,而长孙无忌也是个不了解收敛的人,有一次在宴会上,他就把自己比作是隋朝的杨素,认为自己富贵跟杨素是一样的。
长孙无忌更是得意地用了反讽的说法,自己有一项不如杨素,那就是年纪,自己达到这些富贵的时候还年轻,而杨素拥有这些的时候,已经老了。
富贵之极的人,一般脑子里想的都是如何保持自己的富贵,这跟皇帝想要长生不老是一个道理,为了能够长久地保持现在这种状态,长袖善舞的长孙无忌又做了一件自己擅长的事,立太子。
古代臣子最大的功劳就是拥立之功,很多人仅凭一次拥戴之功,就会有位极人臣的机会,而长孙无忌决定把这一点做到底,决定再次拥立太子。
可是此时的李治才刚刚26岁,登基三年,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的身体出了问题,这种情况之下,立太子皇帝会同意吗。
事实上李治想不同意都不行,因为满朝文武出奇的一致,都是要立太子,而且跟李治说的时候,那理由肯定不是为了自己的富贵。
理由都是高大上的冠冕堂皇,李治作为皇帝想反驳都反驳不了的那种,而他本人也终于感受到了孤独和无助。
那种被满朝文武架空的感觉,让他第一次意识到,皇帝这个位置,不是那么好坐的,幸好这个时候武则天站在李治身边,并同他一起战斗,一点点搬倒贵族大臣,夺回权力。
武则天是有大才的人,所谓大才是能看到事情的本质,能够抓住问题关键的人,长孙无忌依赖的是贵族的力量,要把权力夺回来,就必须用庶人加一制衡。
于是武则天就提拔了一个叫李义府的人,这个人出身寒微,但为人还算机灵,但就是因为没有背景,所以一直是郁郁不得志。
在立武则天为皇后的事件中,这个李义府敏锐地捕捉到了信息,果断投入支持武则天的阵营,事后武则天引为心腹,李义府最终也是官居宰相之位。
武则天针对的并不是长孙无忌一个人,他要慢慢清楚朝里的贵族势力,于是破格提拔了一批人,让他们以编撰图书的名义,参与到朝廷中枢的决策这种。
他们因为是从皇宫北门进入的,因此也被称作是北门学士,如果没有武则天这种系统性地提拔庶族的话,按照长孙无忌那种势头发展下去,唐代很可能会重新回到晋朝的那种门阀政治。
最终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都败了,通过多次打压,唐代的贵族集团在朝中力量已经削弱了很多,武则天和李治一起携手,创造了一个属于他们的时代。
后来因为李治的身体不好,他们家族应该有遗传的高血压之类的病,于是李治只能把部分批阅奏章的权力,给了自己最信任的人,武则天手里。
而这种政治能力,都是一点点积累出来的,早期同这些顾命大臣的斗争中,武则天获得了第一手的政治斗争法则,有了第一部后面武则天的势头,已经是猛人阻挡了,并最终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