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先轸打败强楚全歼秦军,最后却故意战死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先轸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春秋时期的古人,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现象比比皆是。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舍生取义者往往不乏贵族,他们明明生活得很优渥,按说应该贪生怕死,然而,为了心中所谓的义,却宁愿抛弃美好的生活。

  先轸便是春秋时期舍生取义者的典型代表。他是晋国名将,大名鼎鼎的春秋霸主晋文公的患难之交,晋文公流落列国时,先轸便一路跟随。晋文公回到晋国即位后,因先轸才华出众,于是拜他为将军。

  公元前633年,楚国组织诸侯联军攻打宋国,宋国派人向晋国求救。晋文公是个雄才大略野心勃勃的君主,为实现晋国的争霸事业,决定出兵助宋。

  当时,楚国虽不被中原诸侯国所容,但实力却异常强大。时任楚君是楚成王,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出兵宋国前,已经先后灭亡弦、黄、英、夔等国,此番攻宋,俨然志在必得。晋文公不敢小觑,派出上、中、下三军援助宋国,先轸被任命为下军佐(大概相当于晋国第三集团军副司令)。

  次年,因中军主将郤縠去世,晋文公让先轸担任中军主将。从此,先轸作为晋国远征军的主要负责人,指挥与楚国的作战。晋楚双方交战后,晋文公为兑现承诺,让军队后撤九十里,至卫国城濮驻扎,恰好了避开楚军锋芒。

  先轸于是率领晋军重挫楚军,楚军惨败,不得不撤离战场,史称城濮之战。晋国因此一战扬名,接替齐国成为新任霸主国,而晋文公也晋升为春秋霸主。

  晋文公去世后,先轸继续在晋国担任要职,辅佐晋襄公。晋襄公即位之初,秦国见晋国霸业有所衰退,决定成晋国国丧之期举兵伐晋,企图杀晋国一个措手不及。

  当时的秦国,虽不及战国末年那样具有横扫六合的实力,但也有一位雄才大略的国君,正是大名鼎鼎的秦穆公。秦穆公是个励精图治、重视贤才的明君,秦国在他的治理下,国势强盛,称霸西戎,也是个不容易对付的角色。

  晋襄公不敢疏忽,以先轸为统帅,迎战秦军。先轸认为,秦军骄狂,必然有所轻敌,不如在崤地设伏,阻击秦军。晋襄公深以为然。先轸于是在崤埋伏精兵,打败秦军,秦军全军覆没,孟明视等三名主将被俘虏,是为崤之战。

  此战再次让晋国名震天下。然而,先轸却无论如何也没料到,自己“成也崤之战,败也崤之战”,崤之战的胜利,换来的却是他的牺牲。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晋军俘虏秦军三位主将后,就如何处理一事,产生严重分歧。先轸认为至少应该扣押,而晋襄公却认为应该释放。其实,这也不是晋襄公的主意,而是晋襄公嫡母怀嬴的意思。怀嬴是秦穆公的女儿,她希望晋襄公释放孟明视等人,交给秦国处罚。表面上说,是为了秦晋两国邦交,实则是替秦国着想。

  先轸见晋襄公受“嫡母”蛊惑,忍无可忍,竟怒斥道:“将士们不知浴血奋战才擒获的敌军主将,却因为妇人的几句巧言就要赦免!像这样毁伤自己的战果,长敌人的志气,晋国要不了多久就会灭亡了!”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但晋襄公还是决定释放俘虏。先轸气极了,掉头就走,顺便还做一个不雅的动作——吐了一口唾沫,以示对晋襄公的鄙视(不顾而唾)。

  不顾而唾在当时是非常失礼的行为,虽然晋襄公没有想过处罚先轸,但先轸事后回想起来,觉得非常对不住晋襄公。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在一次战斗中,晋军明明已经取胜,但先轸还是义无反顾地单独冲入敌阵,奋力杀敌,以身殉国,以此表达对晋襄公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