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细数宋朝六大猛将:岳家父子双双上榜!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商业经济活跃,据说当时GDP等于全球其他国家总和。宋朝还是一个文人治国的朝代,所以给人的印象软绵绵的,所以在经济如此发达的情况下,还是被北方的游牧民族灭族了。

  但谁说宋朝就没有武将了,宋朝也出过非常厉害的将军。下面就为大家数出较为出名的武将。

  第六位猛将:杨业

  杨业原名重贵,北宋名将。杨业从小善于骑马射箭,喜欢打猎,成年后辅佐刘崇,为保卫指挥使,因为骁勇善战出名。多次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多次立下战功,一生刚烈勇武异常,曾于雁门关大破辽军,令契丹人胆寒,国人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做“无敌”。

  雍熙三年,杨业随军北伐,因监军王侁威逼,毅然要求带兵出征。结果中伏大败,被包围于陈家谷(今山西宁武),杨业全身受到数十处创伤,士卒死伤殆尽,力竭为契丹军所擒,为表白忠心,绝食三日而死。

  第五位猛将:岳云

  岳云字应祥,号会卿,相州汤阴人,是岳飞长子,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少年将军。岳云自幼习武,12岁时岳云从军,被父亲岳飞编入其部将张宪的队伍中,当了一名小卒。岳云早晚勤学苦练,可谓文武双全,历任武翼郎、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等职,大有乃父之风。

  绍兴四年(1134年),16岁的岳云随父出征,去收复被金国占领的随州、邓州等地。在战斗中,岳云冲锋在前,勇不可挡,攻克的随州城,后又随军北征,收复邓州,此之后岳云成为背嵬军最重要将领之一。

  绍兴十一年(1142年)除夕,和父亲岳飞及张宪一起惨遭宋高宗赵构及奸臣秦桧陷害而死,此时岳云年仅23岁,死后葬于杭州栖霞岭。

  第四位猛将:杨再兴

  杨再兴,南宋抗金名将,原是曹成部将,亲手将岳飞的弟弟岳翻斩杀。后因被张宪击败被擒获,张宪绑他去见岳飞,岳飞见到杨再兴,惊奇他的相貌,劝降杨再兴,让他报效国家,之后跟随岳飞抗击金军,并屡获战功。

  绍兴十年七月上旬,金兀术率龙虎大王等1.5万骑直袭郾城,双方激战数十次,杨再兴单骑冲入敌阵,欲生擒金兀术,却被金军围住,经血战,杀金军数百人,均全胜,史称“郾城大捷”。

  七月中旬,金兀术又率兵12万进逼临颍,

  杨再兴率三百骑兵的小分队巡逻到临颍县小商桥时遭遇兀术十二万大军。杨再兴寡不敌众,中箭无数,奋战而亡。金军获取杨再兴尸体,焚化得箭镞2升之多,可见此战之惨烈。(箭镞就是箭头上的金属物)

  第三位猛将:狄青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狄青出身贫寒,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面部被刺字,人称“面涅将军”。另外,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卓越的战功。

  宝元初期,西夏李元昊反叛,朝廷下诏征伐,狄青亲自做先锋。作战四年,前后大小打了二十五场战斗,中乱箭多达八次。攻陷金汤城,夺取宥州,屠杀了砽咩、岁香、毛奴、尚罗、庆七、家口等部族,焚烧西夏储备的粮食数万石,收缴帐篷二千三百只,俘虏五千七百人。临敌作战时,披头散发、带铜面具,出入敌军中,西夏军皆闻风丧胆,所向披靡,无人敢挡。

  第二位猛将:高宠

  南宋抗金将领,岳家军头号猛将,宋初开平王高怀德之后。他被称为南宋抗金时期的第一枪,其枪法来自家传,先祖为五代十国第一名枪高思继。

  先说说高宠的武器——錾金虎头枪。枪身有碗口粗细,“碗”为通假字,即为“腕口”,能把如此重量的大枪挥舞自如的人,也算的上猛将了,此外高宠更是继承失传已久的家传绝学“高家枪”,后来更名为“呼家枪”。

  据记载中,在牛头山战役中,高宠连挑十一辆铁滑车,在挑第十二辆战车的时候,坐下战马承受不住如此连续重量,吐血而卧,将高宠掀翻在地,第十二辆车滑过,一代猛将就此被碾死当场。兀术曾称赞到:“这个南蛮连挑十一辆铁滑车,真是楚霸王重生,好生厉害!”

  第一位猛将:岳飞

  岳飞,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

  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由衷敬畏。

  历史上是否与后人记载一致,我们暂且不谈。但是,南宋武将之首的位子当属岳飞,这个想必毫无争议。岳飞能文能武,为人刚烈勇猛,且足智多谋,不料英雄一世,却遭人陷害而死,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诛杀,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传闻岳飞死前曾留下了《武穆遗书》,书中记载了岳飞的武功秘籍和排兵掠阵之术,但是历史文献尚无记载,一直都只是后人争论的话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