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期名臣李秉,他是个怎样的人?
李秉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闲来无事,说一说明朝官场的就人旧事。
这里,要说的这位人物,是明朝中期的名臣李秉。
话说,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之后,李秉进官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再次巡抚宣府。
当时,张鹏作为御史,巡按宣府。
明代有巡按御史,为监察御史赴各地巡视者;其职权颇重,负责考核吏治,审理大案,知府以下均奉其命;简称“巡按”。
李秉在宣府时,有武官私自役使士卒。这种行为,大约属于公器私用一类的性质,是违背朝廷律令和官场准则的。发现此事之后,李秉准备对武官进行弹劾。
按照朝廷的惯例,身为都御史的李秉是不可以管理狱讼之事的。
于是,李秉便亲自拜会张鹏,嘱托张鹏对武官私自役使士卒的事情进行弹劾。
张鹏拒绝了李秉的嘱托,还说是:
“我不是您的问刑官。”
李秉再三请求,张鹏始终没有答应。
没有办法,李秉只能自己上疏,对那位武官进行弹劾。
李秉上疏之后,朝廷将武官一事交付巡按御史处置。至此,张鹏才说:
“现在我才可以办理这个事情了。”
这个事情,就一般人而言,大约会因为其间龃龉而结下一道梁子。
人生就是这样,梁子结下了,你在意不在意,它都会在那里。说不准,哪一天,在你意识或者无意识时,那道梁子就会或隐或显地发挥它的作用。
后来,张鹏与杨瑄都因为上疏言事而获罪,他们一起被朝廷治罪,一同谪戍到两广。
张鹏与杨瑄获罪之后,朝廷对这二人惩处的诏辞非常严厉,说是:
“如果逃亡,那就立刻诛杀。”
朝廷还命令锦衣卫林千户监督这二人的行程。
张鹏与杨瑄二人谪戍途中,他们都被戴了手梏。
因为戴了手梏,行进、休坐都有障碍,因为这样,张鹏与杨瑄的性命都朝夕难保了。
其时,李秉以都御史巡抚南畿。
按照常理,李秉在张鹏与杨瑄的事情上,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知道张鹏曾经对李秉不怎么友好,想到眼前的处境,杨瑄便怪罪张鹏说是:
“您那个时候要是稍稍宽容一点,李公今天大概也不会这样看轻我啊?”
杨瑄的话还没说完,李秉就来了。
看见杨瑄与张鹏二人都戴着桎梏,李秉心中酸楚,哭得都无法站立了。
李秉命左右之人打开张鹏与杨瑄的桎梏。
杨瑄与张鹏坚决不肯,他们对李秉说是:
“我们两人死就死了吧。哪里还敢连累李公您?这个门上有锦衣卫亲自粘贴的封条,后面还有巡逻的人在,这样,可能会有无法预料的祸事。”
对此,李秉说是:
“无妨。如果朝廷谪罪,我一个人自行承当。”
李秉即刻前去拜访锦衣卫林千户,向他跪请放了张鹏与杨瑄。
林千户说是:
“我这是依诏旨行事。”
李秉说是:
“请按我说的,放开他们。如果有事,我自行承担。”
于是,林千户答应了李秉的请求。这样,杨瑄与张鹏得以被解去桎梏。谪戍途中,张鹏与杨瑄二人在经过州县之时,因为李秉的缘故,都有饮食供给,或赠予物,或送以财。
当时,李秉还解下自己的腰带,赠给了杨瑄与张鹏。这样,张鹏与杨瑄才得以安全到达谪戍之地。
话说,李秉与王竑都号称是一时的名臣。
等到王竑与李秉致仕之后,他们都归乡居住。
王竑高自标置,如果不是他所认可的人士,绝不与之交往。
李秉则不同,他时常出入闾巷之中,每每与市井之人对弈。便是整天对局,他也从来不与人互相冒犯。
知道李秉的行事之后,王竑曾说:
“李执中(李秉字执中)乃是朝廷大臣,他竟然和闾巷之中的小人一同游戏,他怎么能自轻到如此的程度?”
对于王竑的说法,李秉道是:
“所谓的朝廷大臣,哪里能经常当啊?在朝为官、在乡为民,固然有所不同,但是,怎么至于用在朝为官的架子来骄慢同乡之人呢?”
李秉与王竑的不同,大约就是这样啊。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李秉其人。
李秉(公元1408年~公元1489年),字执中,号迂斋,曹县(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举进士,授职延平推官。
因严惩不法豪强,闻名于朝廷,被召入都察院,章理刑狱。
继而,改任户部主事。在协助户部侍郎刘琏督饷宣府时,揭发刘琏的侵占贪污行为,进升为右佥都御史,代刘琏督饷。
明代宗(朱祁钰)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兼理宣府巡抚,并提督军务。在边塞时,釐清法度、革除弊政,上书奏事百余章,皆得旨允行。
明英宗天顺初年,改督江南粮储。不久,又受命巡抚大同,后因罪被罢官为民;三年后;复职。
明宪宗(朱见深)继位后,历官右副都御史、巡抚宣府、左都御史、宣大总督等职。
明宪宗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与武靖伯赵辅五道出师,大破女真诸部,以功,加太子少保。同年,任吏部尚书,锐意整饬仕路,罢汰庸劣,致使怨谤纷起,经在京举子等解救,仅被薄责罢宫。
此后家居二十年,终未复出。
明孝宗(朱祐樘)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去世,年八十二。追赠太子太保;后追谥“襄敏”。
《皇明经世文编》收录有《李襄敏公奏疏》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