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阴山地理位置到底有多重要,中原王朝为何会重兵把手这个地方
对古代阴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阴山,是中国北方的一座山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呈东西走向,绵延长达1200公里,平均海拔2000多米,阴山由狼山、乌拉山、大青山、辉腾梁、凉城山、大马群山等组成,主峰呼和巴什格,海拔2300多米,地形特点为南北不对称,南坡山势陡峭险峻,北坡较为平缓。
唐朝王昌龄有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其中提到的阴山,就是指的此处。从这首诗可以看出,阴山在中国古人心目中,占有独具一格的重要地位。
战国末期开始,北方的燕国、赵国、秦国等,陆续在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建立堡垒,阴山从此时已被纳入北疆军事防御体系,各国都在阴山上驻扎部队,设立要塞,严加防守。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更是对阴山严加防护,在阴山南北坡都建立了纵横交错的长城,大将蒙恬更是再次驻军长达数年。
此后的汉朝、唐朝,对阴山的重视有增无减。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曾经带领十八万大军出巡塞外,亲自来到阴山南麓的单于台,阅兵耀武。公元607年,隋炀帝曾经带领人马,登上阴山辉腾梁,视察军队防务。唐太宗先后派遣大将李靖、李勣,带领重兵巡视防护阴山,不容外人染指。
阴山山脉到底有何奥妙,使得古代皇帝在此地重兵驻守?这是因为,阴山在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学上,有着极为特殊的重要地位:它既与400毫米等降水线重合,也是中国北方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划分界限,还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林地与草地的天然地标区分线。
高耸巍峨的阴山,阻挡了北方冷空气的南下路径,也隔断了东南暖湿气流的北上路径,使得阴山南北成为截然不同的地理区域。阴山以北,气候干燥寒冷,属于草原、荒漠、戈壁混合分布区域,人口十分稀疏,资源匮乏,是历代游牧部族的天下。阴山以南,则气候相对湿润,又有黄河环绕,成为耕地肥沃、人口众多、物产丰饶的中原农耕文明区。
说到这里,很多人已经明白了阴山的重要性所在。阴山的北边,就是北方游牧部族匈奴、突厥等的大本营,他们对繁华富庶的中原王朝垂涎三尺,无时不刻不想南下掳掠。而阴山正好成为一道阻挡北方游牧部族的天然屏障,横亘在他们的南下之路上,它所能起到的防御作用,是长城这人种人工建筑无法比拟的。
一旦被外敌占领阴山,则中原王朝顷刻门户大开,无险可守,只能依靠低矮的长城城墙,而对游牧部族来说,可以采用攻破关隘、拆毁城墙等多种方式越过长城,其难度比攻占阴山要小得多。因此,阴山在中国古代中原王朝防御北方游牧部族入侵的军事防御体系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军事价值。因此凡是远见卓识的古代皇帝,都会非常重视阴山,再次派驻重兵镇守,防止游牧部族翻越阴山南下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