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刘备在世的时候,为何诸葛亮和赵云都没有封侯呢?

  民间有“蜀汉五虎大将”或“五虎上将”之说,这种说法是有一定历史依据的:在《三国志》中,中护军、征南将军、永昌亭侯赵云,与前将军、汉寿亭侯关羽,右将军、新亭侯张飞(后升任车骑将军、西乡侯),左将军、都亭侯马超(后升任骠骑将军、斄乡侯),后将军、关内侯黄忠,正好凑齐了东西南北中,可以胡超级大四喜加字一色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上面说的当然是笑话,刘备在世的时候,诸葛亮和赵云都没有封侯,是不可能跟四方将军相提并论的——在汉朝(刘备称帝前一直以汉臣自居),没有爵位就是“白身”,即使位居丞相,也不如侯爵地位高,所以汉武帝刘彻定了一个规矩:大臣拜相,马上封侯。

  不知道一向以汉臣自居的刘备,在声称自己继承汉室正统的时候,为什么没有遵守祖训封诸葛亮为侯爵。赵云赵子龙,也是跟诸葛亮一起,在刘备驾崩、刘禅继位之后,才加官进爵:丞相诸葛亮受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领益州牧;赵云受封为中护军、征南将军、永昌亭侯。

  熟悉古代制度的读者诸君都知道,丞相不封侯和不开府,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丞相不开府,等于参谋不带长,根本就没有自己的人马班子和办事机构,属下也就没有“宫中府中”之分。

  刘备为何如此打压诸葛亮,那是另外一个话题,咱们今天要聊的,是赵云的话题:该封不封,不该封却封,赵云的爵位,见证了刘备诸葛亮的老谋深算,也让我们细思极恐——即使主公仁厚如刘备,“伴君如伴虎”这句话,也要被臣子们牢记在心。

  读者诸君都知道,赵云的永昌亭侯爵位,是在章武三年,也是建兴元年加封的,这里面第一个违制之处,就是刘备驾崩的当年不应该改元,按照惯例,即使刘备不在了,公元223年的后半年也应该叫章武三年,公元224年才可以叫建兴元年,季汉这一改元,就成了刘禅无头刘备无尾,让曹魏和孙吴看了笑话。

  第二个违制之处,就是诸葛亮可以封侯,因为他是丞相,赵云不可以封侯,因为他不是丞相,也没有再立新功,刘邦的“白马之盟”已经明确约定无功不得封侯:“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非皇族成员不得封王,没有军功者不得封侯)”

  赵云不该封侯的时候,得到了亭侯爵位,这一点不但赵云会感到意外,满朝文武也会一头雾水:这是刘备遗命,还是诸葛亮在收买人心?

  在笔者看来,诸葛亮收买赵云的可能性不大,赵云也不是任何人都收买的——他跟刘备有兄弟般的情义,跟刘禅有近乎父子的感情。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赵云封侯,是刘备授意,刘禅执行,诸葛亮知情的,这就是刘备的高明和诸葛亮的睿智。

  未立新功而封侯,赵云必然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就会发现赵云早就该封侯了——按照汉朝军功制度,赵云就是封个县侯也不算过分,这一点我们至少能从史料中找到三个依据。

  赵云参加了赤壁之战,而且战前曾经在长坂坡单骑救幼主,正所谓“功高莫过救驾”,赵云救的是幼主,不给个亭侯,赐爵关内侯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赤壁之战后,原本没有爵位的张飞受封宜都太守、征虏将军、新亭侯,赵云却只被任命为牙门将军,有没有受封桂阳太守,还是个悬疑——刘备占据荆州后,并没有将原桂阳太守赵范免职。

  赵云第二次应该封侯,是在入川作战时连下两城,按规矩应该封两个列侯,换算下来,应该是比关内侯更高一级的亭侯:“赵云自江州分定江阳、犍为,飞攻巴西,亮定德阳。”

  赵云第三次应该封侯,是在汉中之战时击溃曹军主力,这就是我们熟知的“空营计”,也是赵云“一身是胆”、“虎威将军”称号的由来:“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曹操)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赵云的空营计被罗贯中搬到了诸葛亮头上,但是熟读经史的读者诸君都知道,“偃旗息鼓”这个成语,就是因赵云而产生的。

  赵云这三次立功,都足以封侯,但是直到刘备驾崩,赵云都仅仅是杂号翊军将军,跟四方将军差了好几个档次,未必就比牙门将军地位高,也就是说,尽管赵云屡立奇功,但刘备就是假装看不见,诸葛亮要跟刘备保持步调一致,也只好默不作声。

  刘备封赏不公,只有关羽有点愤愤不平——他“不与老卒为伍”,还想跟马超较量,也就是不想让马超当左将军、不想让黄忠当后将军,那个位置留给谁,读者诸君想必跟关羽一样,心中都有一个合适的人选,但这个人绝不会是魏延魏文长。

  刘备破格提拔在汉中之战表现并不突出的魏延,在当时也是很有争议的:“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魏延是第二任牙门将军,也就是赵云的接班人(很可能也是原先的部下),他镇守汉中,也没跟曹魏发生大战,但是刘备称帝,马上加封魏延为镇北将军、都亭侯。这就又违背了祖制:如果守城不丢就可以封侯,李广又怎么会终生不得封侯?

  对赵云该封侯的时候不封,不该封侯的时候却封了,刘备和诸葛亮的权谋之术,笔者是看不懂,有睿智的读者提出了这样一种猜测:刘备之所以打压赵云,是为了把这个人情留给刘禅,而诸葛亮在加封赵云的过程中表现积极,也是为了拉一个重量级盟友,以抗衡另一个顾命大臣李严。

  虽然笔者不懂刘备和诸葛亮的权谋之术,但细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也会有所感悟,这感悟有点说不清道不明,所以最后还是要请教读者诸君:在赵云加官进爵这件事上,是不是有刘备诸葛亮的权谋之术在作怪?按照赵云的战功,他是否应该封侯、担任什么军职才算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