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多尔衮去世后,满清八旗军的战斗力就下降了?

  因《孝庄秘史》、《山河恋》这类清宫言情剧的缘故,在不少人心目里,摄政王多尔衮就是一个多情种子,又兼文武全才的形象。他们认为,满清在皇太极驾崩,顺治6岁仓促登基的情况下,依旧能“吊锤”各地反抗者,全赖多尔衮这位睿亲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甚至有人觉得,多尔衮之死,也是导致原本能征善战的八旗军,随后战斗力出现跳水式下降的的重要原因。实际上,这种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也有点夸大多尔衮对八旗的影响力了。

  对于任何一个政权来讲,“主幼臣疑”都是一种极危险的状态。

  想想也能理解,皇帝还是个小屁孩,底下的大臣难免担心这个国家未来究竟怎么样。如果要是建国久了,出现这种状况还能靠种种制度来勉强凑合过去,可如果是刚刚建国的创业期,事情可就不太妙了。

  正因如此,多尔衮成的摄政王地位,的确对皇太极猝死后留下的权力乱局,起到了极大的稳定作用。只不过,军队的战斗力,就不是他一个人能够控制得了的了。

  和小说、游戏中经常提到的什么兵种克制、装备优劣不同,古代军队战斗力强弱的最关键标志,从来都是人的问题。因而戚继光在征募新兵、训练军队时,最先强调的往往都是最基础的兵源。

  从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开始算起,到满清入关前后的那段时间里,除了女真部落的人口太少外,兵源的战斗力对于满清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

  人们都说女真人“崛起于白山黑水”,这“白山黑水”可真不是什么居住生活的好地方,它泛指我国长白山、黑龙江一带,由于接近北极圈,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在这样一片冰雪世界中生存,体质稍微弱一些的人真是分分钟狗带。

  再加上女真人渔猎为生的习惯,在这种条件下长成的女真猎户们,逼急了老虎黑熊都能杀给你看。可以说,从体质和意志上来说,这些女真人都是天生的战士。

  当然了,打仗不是街头混混打架,并不是有力气就能赢。在努尔哈赤崛起之前,女真人因为内部一盘散沙,经常被明朝甚至朝鲜人欺负。就连女真人之间,也时常因为利益上的矛盾而内斗。

  在当时,无论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还是更北方西伯利亚地区的野人女真,都是被各种势力吊打。等到努尔哈赤崛起之后,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从类型上来看,八旗制度是一种极为严苛的等级制度,旗里的一切都可以视为旗主的私产,就连旗人本身也一样。这样一看,说它是奴隶制残余都不为过。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军民合一”的制度,让女真人建立了极为紧密的联系。八旗中的丁壮们战时皆兵,平时皆民,地位身份也依靠军功来确定。这一点非常关键,和同时代的明朝军队中将领们推诿扯皮、畏战贪功的风气相比,八旗制度的存在能够确保每一个人都有晋升的希望。因此,它虽然看上去简单却足够有效。

  兵源优良,又赏罚分明,在清朝早期这两件法宝,让八旗军能以殴打小朋友的姿态怼翻周围一切敌人。无论是明朝、蒙古、大顺军,还是偶尔过来送人头的朝鲜都是如此。

  可问题也出在这里,在顺治统治后期,已经入关的女真人,怎么也不可能重新回到关外依靠严酷的环境来帮他们训练士兵。中原的花花世界谁都喜欢,即使是皇帝本人,也不好意思强行让这些老部下的后代继续去东北老林里受苦吧。

  这种情况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就跟温水煮青蛙一样,一开始这些八旗兵比自己的父辈祖辈差上一些,但好歹也经常听自己老爹和爷爷辈的人聊在东北深山老林的生活,训练和技能都还在,八旗军战力总不至于一下子就崩盘。

  可时间这种东西真的太可怕了,等到这些人的儿子们开始成年,新生代的八旗军平时别说吃苦了,吃素都没几顿。现如今,指望这些少爷兵打仗时像过去老爹、爷爷一样拼命,太不现实了。

  更大的问题还是出现在制度上。

  虽然许多人认为满清以骑射起家,实际上在满清入关前后,八旗军最爱使用的远程武器不是弓箭,而是红衣大炮等攻城拔寨的厉害火器。作为一个新生政权,满清打仗的时候本就擅长吸纳黑科技、新战术。到了锦州会战时,清军基本上已经把火炮对轰当成自己的起手式了。

  后来的乾隆,之所以要强调八旗以弓马起家,最主要的是为了将骑射技艺当作选拔将领的标准,提高满族贵族对军队的控制力。这样一来,军队的确被满族贵族把握得牢牢的,但同时一些根本没有将才的贵族,却可以通过这种选拔模式出任将领。

  如此下去,不止满汉之间有了阶级固化问题,八旗内部那些地位低下的旗人们,也有了职业天花板,真正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自然也就只好各种打酱油了。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八旗军战斗力下滑还不是意料中的事么?

  总的来说,八旗骑兵战斗力的衰弱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与多尔衮的关系也不大。它的发生,最主要还是因为兵源变质和人才流动制度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