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古代皇帝的年号、谥号、庙号都各有什么作用呢?

  古代皇帝有很多名字,可能你听过的许多名字都是说的同一个人,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年号,名字,谥号,庙号等,那这都是用作什么用途,又是怎么来的呢?

  庙号: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

  谥号: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的称号。谥号是周朝开始出现的。但周文王、周武王不是谥号,是自称,昭王穆王开始才是谥号。

  秦始皇认为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于是废了谥号。汉代开始又实行了。唐以前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但是都有谥号,所以唐以前的皇帝大多称谥号。

  年号:明清两代的皇帝一般一个年号用一辈子(一世一元)。所以人们习惯称他的年号,这里面只有明英宗用过两个年号(正统,天顺),另外同治原来的年号叫祺祥,是肃顺他们拟的,不久慈禧发动政变,杀了肃顺,年号改作同治,原来的年号没叫开,人们都习惯地称同治帝。

  举一些栗子:

  (1)庙号:

  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宋太祖赵匡胤、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

  (2)谥号:

  夏桀(商汤给取的)、商纣王(周谥)、周文王(自称)、周武王(自称)

  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元帝、汉光武帝、孝文帝、隋文帝、隋炀帝

  (3)年号:

  明朝如洪武、永乐、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崇祯等

  清朝从顺治帝开始,都是用年号称呼,如康熙、乾隆、光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