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什么对一根玉藕情有独钟,这里边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吗
很多人都不知道慈禧和玉藕,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赏识。慈禧作为晚清实际的掌权者,慈禧什么珍宝没有看过?慈禧为什么会对一根玉藕情有独钟?这东西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
慈禧太后的一生十分奢靡。在清政府与外国对战期间,地方政府甚至没有银元购买武器,为战争做准备,但慈禧太后却仍旧让下属官员为其进献珍宝。即使是在清政府负债累累的情况下,她也不惜花重金为自己筹办生日宴会。
既然她一生享有珍宝无数,为何会对一根玉藕情有独钟,不允许他人触碰呢?
慈禧的玉藕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是否慈禧与玉藕之间真的又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呢?玉藕有什么作用能获得慈禧太后的喜爱呢?又或者这根玉藕其实根本就不存在,只是人们在以讹传讹呢?
一、玉的传统
我国的玉文化是十分源远流长的,自古便有“完璧归赵”一故事证明古人对玉的看重。
在古代,人们认为玉有灵气,能趋吉避凶,可养生,可防疾病,百邪不侵。李莲英因为慈禧太后日夜难眠,于是寻找此玉藕献给太后。尽管玉的这些功效在当今科学发达的时代在人们看起来像是无稽之谈,但在当时封建落后的朝代仍是被人信奉着的。
俗话说玉有灵性,“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
古人认为玉石能为自己延年益寿,强壮筋骨。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玉石的养生功效。当时的慈禧太后已经是权势的实际掌控者,又值晚年,自古权势巅峰之者都怕死。慈禧太后因为日日难眠身体状态下降,更是害怕自己会过早死去。
《翁同龢日记》中关于当年慈禧太后疾病的首条记录:
“光绪六年二月初三日慈禧太后圣体违和”
从那日起,翁同龢几乎每日进宫为慈禧太后把脉,看方。
尽管历史资料上记载慈禧太后的生病日期,生病原因总是难以重合,但是根据生活常识,加之时代背景,当时的医术和医疗条件,
我们也能推断出慈禧太后尽管没有沾染上重病疾病,但肯定也会有小病缠身。慈禧太后日夜把玩着玉藕,怕不是寄希望于玉藕身上,能吸收玉藕身上的灵气,也顺带让玉藕吸收自己身上的“污浊”,排掉病气。
二、象征美好
慈禧太后所钟爱的玉藕,由上好羊脂玉打造而成。玉藕大小形状形似手臂,通体是晶莹剔透的白,质地细腻滋润,“白如截肪”,不掺杂着其它颜色。
在古代,有“美人如玉”的说法,而玉藕又形如手臂,仿佛在象征慈禧太后的手臂如白玉般光滑细嫩,是在变相地夸赞慈禧太后仍年轻貌美。
慈禧太后尽管操纵着清政府的财政,但本质上还是一名女子,最为紧要自己的容颜。对于一根能象征自己风韵犹存的玉藕,慈禧太后对其情有独钟似乎也能说通了。
玉在中国也象征着美好、高尚,象征着高贵的身份。古代便有许多豪门弟子、高官贵人在腰间佩戴玉佩、玉饰等来彰显自己高贵的身份。
在史书记载中,慈禧太后特别喜爱莲花,对于一根通体雪白的,由上好羊脂玉雕成的玉藕,一切都如此完美,正好适合慈禧太后的爱好,也能象征自己高贵的身份。那么慈禧太后对这根玉藕爱不释手的行为也能让人理解了。
三、情人的陪伴
在野史中,还流传着这么一个说法,玉藕原为慈禧太后初恋荣禄的所有物,慈禧太后幼年曾与荣禄订婚。
在荣禄听闻慈禧太后因为朝中大事压力太大而夜夜难眠的时候,他就将自己的玉藕交给慈禧太后身边的宠宦李莲英,由李莲英转赠给慈禧太后,希望这根玉藕能代替自己陪伴在慈禧太后的身边,能让她安眠。
慈禧太后在收到玉藕后,对玉藕爱不释手,日日把玩至深夜也不自知,也不允许身边婢女触碰半分,像是爱屋及乌、在睹物思人的行为。
但是,玉藕来源的说法以及慈禧太后与荣禄之间是否真的曾有过一段婚约,这些暂时还没有找到确切的记载,只能是当作民间流传的小故事听听便罢了,不能尽信。
咸丰皇帝去世之际,慈禧太后方才28岁,都说“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慈禧太后正值虎狼之年却不幸守寡。
在一些资料中甚至是专门写的《西太后传》一书中描述了慈禧太后的品性与后宫生活,民间也曾流传着不少她在后宫的风流艳史,可以说是与武则天不相上下的。
而这根玉藕的到来又似是给慈禧太后纾解提供了渠道,这难免不引起人的遐想。但是,后宫的事情谁又能清楚呢,没有史官会专门记载后宫嫔妃的日常生活起居。这根玉藕是否真的是慈禧太后的疏解工具?
真相如何,现在暂时无从考究。这些说法或许只是后宫嫔妃、婢女,民间百姓无聊时聚在一起时开的玩笑,最后被人听去,以至于被流传开来,最后出现了以讹传讹的现象;也有可能是外国人看不起清政府的落后腐朽,特意描写了这些设想,企图恶化政府形象。
四、下落不明
1928年东陵大盗孙殿英为了获取大军物资补充的资金,带队十几人一同去洗劫了慈禧太后的坟墓。里面的随葬品如翡翠西瓜、翡翠白菜等都随着这次坟墓的被盗展现在世人眼前。唯有慈禧太后身前最喜欢的玉藕自此下落不明。
慈禧太后的绯闻从她1852年被赐为“兰贵人”封号时便不断,但大多是“排满”者、维新派和革命党等慈禧的政治对头为舆论宣传而刻意捏造的,有些绯闻只需要稍加辨别就能分辨真假。
对于玉藕的来源,它的用处,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看法,或许等到某天玉藕重现世人眼前,找到足够的资料便于史学家去研究,我们能窥知这些问题的一二。
世上没有言之凿凿的东西,对于野史可以辨别选择相信,但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历史也是一样,要保持自己的清醒,去思考一件事,一个物品的意义。正如威尔·杜兰特所言:“大部分历史是猜的,剩下的都是偏见”。
参考资料:
1、《光绪六年(1880年)慈禧太后用药档案错乱考》,庄文元、杨东方
2、《清末日本<西太后传>一书所塑造的慈禧太后形象及其影响》潘喜颜
3、《慈禧的私房钱》江寒秋
4、《慈禧: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两面人》
5、《慈禧疑案正解》,李寅、王道成
6、《慈禧外纪》,(英)濮兰德·白克好司
7、《慈禧太后棺椁第三次开棺真相》,李宝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