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秦献公和晋文公的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晋文公和秦献公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都说历史有很多巧合,春秋战国晋文公和秦献公虽然一个在春秋,一个在战国,但他俩却有很多相似的经历和结局。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俩都有哪些相似之处。
都有流亡很长时间的经历。大家一定对晋文公重耳流亡十九年的事情非常熟悉,因为重耳流亡的国家太多,也受到过不同国家的礼遇。在宋国要饭,被农民让他吃土羞辱,到鲁国又受到鲁王和后宫偷看洗澡。
但晋文公重耳的流亡,更像是一场长途旅行,在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同时,他也受到了很多高规格的接待,而且还艳遇了好多个老婆。这样的好事让他的流亡变得神秘和浪漫。所以,在流亡到齐国以后,晋文公就舍不得离开了,要不是老婆齐姜把他灌醉抬上马车,他还不一定能当上国君呢。
与晋文公流亡不同,秦献公的流亡却凄惨得多,首先是他五岁时就被叔叔秦简公撵到陇西河谷,当河西被魏国占领后,他又流落到了魏国,这一呆就是二十九年,可以说,半生的时间呆在敌国。在魏国,他虽然也娶妻生了子,但却没有重耳那么意气风发。人老实不说,家庭背景比重耳也差了一大截。除了流亡时间比重耳长外,其它都没重耳风光。
都是在国家危险之时被大臣拥立继位。如果说晋文公流亡被拥立为晋国国君,是为了晋国成为中原霸主,那么,秦献公被拥立为秦国国君,完全是为了挽救秦国于危险之中。虽然晋文公继位时,晋国内斗也很厉害,但相比秦国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晋国虽乱但不影响晋国发展,朝中大臣都在为国效力,而秦国的乱已经乱了好几代人了,朝中的能贤都辞官隐居深山,秦国河西走廊又被魏国占领殆尽,自秦穆公以来打下的良田阔地尽数归于魏国。而秦国朝中是个两岁的孩子当国君,百姓流离失所,国土面积仅偏西一隅,此情此景,作为秦国的先太子,秦献公即使没有大臣拥立他当国君,他也已经准备返回秦国。
但是,秦献公的回国继位比晋文公却要惊险得多,晋文公有跟随多年的文武谋臣出主意想办法,在回晋国前,还有秦穆公给他保驾护航。这么大的场面,又是美女香车作陪,又是送他继位的大军护送,在春秋战国再也找不出第二家了。
可秦献公的继位差一点还遭到了秦军的堵截追杀,要不是秦献公事先安排人深入秦国买通了秦军将领,他回国的道路更加曲折难行。
都有跟人“退避三舍”的承诺。晋文公重耳和秦献公都登上各自的国君位置后,他们都能改革体制发奋图强,在整治军备的同时,还把本国的国计民生做得非常到位,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国富兵强的局面。
除此之外,他俩还有一个相似经历,那就是都承诺过当初帮助自己的国家,不率先动手向对方发动战争。晋文公继位后,南方的楚国势力日大,当晋文公率军讨伐楚成王时,却又不得不退避三舍,原因就是当初他流亡到楚国时,楚成王好酒好菜地接待他。席间两人谈起日后战场相见时怎么处理时,晋文公不假思索答应退避九十里。虽然最后晋文公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他退避三舍的做法却赢得了人心。
跟晋文公一样,秦献公继位也得到了魏武侯的支持和拥护,当魏武侯给秦献公送行时,他心里就意识到将来秦魏两国还要交战,因为河西走廊对于秦魏两国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咽喉要地,谁都不想失去它。尤其是这块地方是多少代秦人通过征战打下来的,魏国轻而易举地拿到手,指定是行不通的。所以,当魏武侯露出疑问的苗头时,秦献公主动提出,只要魏武侯在位一天,秦国就不会与魏国为敌。
所以,当秦献公回来秦国以后,他在前二十年的时间,基本上都是以发展国民经济为主,对军队也是进行训练和改革,并通过在魏国的观察和学习魏武卒,在秦国也建立了一支轻步兵,这支轻兵部队为日后夺取河西要地做出了很大贡献。
当秦献公看到魏武侯死后,他感到是时候对魏国进行打击,并收回河西走廊了。而这个时侯,吴起已离开魏国,魏国由保守派公孙痤掌权,虽然收复了河西少梁,也活捉到了公孙痤,但秦献公还是把他放了。从这一点上看,他和晋文公一样,做大事的人都讲诚信。
结果都被周王室授予霸主的称号。有了以上三个相似点,他俩也都有一样的结局,那就是都被周王室授予霸主称号。
所以,我们从晋文公和秦献公两位国君身上,似乎看到了相同的东西,那就是先苦后甜,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还有就是人格的力量靠什么支撑的问题,那就是诚信,诚信是立身之本。最后就是,以国家利益为重,其它都是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