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文学水平最高的是谁?为什么不是诸葛亮而是曹操?
三国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三国时期的故事受到后代文人的多次引用、阐述与二次创作,它们在长时间的流传中已经成为我国三国时期文化不容忽视的一部分,诸葛亮的智谋、曹操司马懿的奸诈早已随着它们深入人心。
然而,真实的情况往往与民众的偏见不尽相同,所谓奸诈、忠勇大多是因为站在了不同的立场。就像诸葛亮,古人称赞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于是后世人们都以为诸葛亮就是三国时期的文学天花板,而这明显是错误的。
历数诸葛亮的优秀文学作品,除了《出师表》外,能数得上号的佳作只有《诫子书》了。毕竟相比于文学才能,诸葛亮卓越的智谋与发明能力才是人们更加关心的。
虽然有名作流传于世,但与当时的另一人相比,诸葛亮的文学成就就显得极其单薄了。他,就是被称为三国时期文学水平最高、对文学发展贡献最高的曹操。
与诸葛亮只有散文名传千古不同,曹操在歌赋上的才能与散文方面的造诣同样卓越,《观沧海》、《龟虽寿》都是传颂百世的名篇。接下来从三个方面来讨论曹操在文学上的才能与贡献。
锐意创新
曹操的文学创新主要体现在对格式、内容的创新,即“用乐府题目自作诗”(清朝方东树)。
与后代的宋词词牌名相近,乐府诗的每一体裁都有其适合的使用场景。《蒿里行》本属于杂言,但曹操不拘泥于格式,以五言改写;《短歌行》多用来怀古咏史,但曹操却用它感慨今朝,抒发对人才的由衷渴望。
除此之外,曹操还做了一件其他人都没有做到的事,那就是重拾四言诗。本来四言诗就是在《诗经》时代大放光彩的格式,在那个时代过去之后就渐渐没落,到了东汉末年已经沉寂了近七百余年。但曹操将其重新拾起,并创作了如《观沧海》、《龟虽寿》、《观沧海》等传世佳作,并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从这一角度来看,曹操不仅是擅长创新的诗人,也是四言诗的中兴者。
对当时的文学贡献极大
三国时期战火纷飞,战争与动乱是常态,按理说文学的发展应该因之而大受打击,甚至停滞不前。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乱世中,建康文学集团反而蓬勃发展,成为了当时最大的文人集团,创作了诸多传世佳作,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建安文学集团除了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外,还有建安七子,即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建安七子的文采在当时极富盛名,甚至在后世也流传颇广,而这些都与他们的领头者曹操密切相关。
在乱世中,曹操有足够的军事力量与权力对自己麾下的文人墨客提供庇护,并且支持他们日常创作与生活开销,在乱世中,这点尤为重要。
另外,与历史上其他的乱世诸侯不同,曹操不因为追求武功、军事而忽视文学创作。曹操自己创作,以此带动两个儿子以及下属一起创作,从而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成功搭建出一个文学避难所。甚至,曹操自己的文学成就远超建安集团中的其他文人。
对后世影响颇深
诸葛亮著有《出师表》,后世谈及此作,只是感慨丞相忠心赤诚,难以力挽狂澜,至于模仿其风格、乃至将其奉为文学楷模的一概没有,但曹操就不一样了。
李白有诗“蓬莱文章建安骨”来夸赞他人诗风清峻高朗,陈子昂也盛赞为“汉魏风骨”。在历史上,很多诗人都受曹操诗文风格影响,创作出豪迈、高峻之作。
真正的历史不是小说,它不会受后人的情感因素而产生偏颇。虽然诸葛亮广受赞扬,但实际上,曹操才是三国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文学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