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是为什么?

  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是为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历来都被人们归结为

  妇人之仁

  这一场被人们

  讨论了2000年之久的宴会

  ,似乎有了一个定论:

  那就是项羽不该无视亚父范增,更不该放走刘邦。

  但项羽有3方面的考量,使他不得不放走刘邦。

  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正是他的高明之处,他被人们指责了2000多年,实在是冤枉的很哪。

  鸿门宴上项羽放走沛公,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

  首先,

  鸿门宴的结果并非对刘邦有利,而是对项羽有利。

  刘邦虽然在鸿门宴上拿回了一条小命,但这也是在他全面向项羽臣服的结果,

  刘邦在鸿门宴上并未占到便宜。

  反而

  项羽在鸿门宴之后,得到了盟主地位,顺利地取得了关中地区的控制权

  ,即便是放掉了刘邦,

  项羽还是鸿门宴的最大收益者。

  项王何许人也?他是统领千军的猛将统帅,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放走自己最大的对手?项羽放掉刘邦的原因非常简单:

  不该杀、不想杀、不值得杀

  。

  此时的刘邦不该被杀,项羽结合了当时的形势

  秦朝灭亡之后,

  项羽最大的敌人就是刘邦了吗?不对

  。刘邦和项羽都不过是当时割据诸侯中的一个,他们两个人还不足以撼动天下。

  《史记》描绘鸿门宴,

  “项王、项伯东向坐,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从这里可以看出刘邦在鸿门宴上的地位连范增都不如。

  面对这样一个已经低头称臣的人,项羽是

  不该杀的,不仅不该杀,还要拉拢他

  。

  巨鹿之战的项羽虽然号称有四十万兵马,但是项羽本部的兵马只有五万

  刘邦不仅不该杀,更不能杀。

  刘邦当时虽然有独吞天下的表现,但是毕竟还是向项羽靠拢。

  刘邦曾经和项羽结成兄弟,是楚怀王手下灭秦队伍的盟军,他们曾经并肩作战过,这是第一点

  。

  最为关键的是,刘邦之所以遭到天下嫉恨,是因为首先占领了关中之地,并且有了独吞的倾向,

  这是项羽能够号召各路诸侯的关键因素。

  项羽在鸿门宴上所谓的

  屯兵四十万,其中的三十五万是来自各路诸侯的

  ,没有共同利益的情况下,项羽根本不可能号令他们。

  刘邦是项羽牵制六国旧贵族的大棋

  鸿门宴上的刘邦放弃了关中,他不再是天下人聚焦的中心,

  项羽和天下诸侯的结盟自然就要散了

  。

  项羽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一点,他心里还是对当前的形势作过分析的。

  天下的仇敌不是刘邦,而是要独吞关中之人,谁拿到了关中之地,谁就是天下的仇敌。

  现在刘邦放弃了关中,他就不该死,项羽不能杀死刘邦,否则就是背信弃义。

  除此之外,项

  羽还有一点个人的因素在内,那就是他也不愿意杀死刘邦

  。

  天下的形势并非只有刘项二人争锋

  刘邦和项羽还是有交集的,并且他们在

  鸿门宴上还不是完全对立的

  。

  刘邦和项羽曾经作为盟军一起对抗秦兵

  ,朝夕相处的时光还是很令人怀念的。项羽在鸿门宴上不过才二十几岁,而刘邦已经过了五十,年龄的悬殊加上刘邦的忍让态度很难使得项羽憎恨。

  这一点也是项羽在主观上的看法,他本身就不想杀掉刘邦

  ,所以他才几次无视亚父的暗示。

  不该杀,不能杀,不愿意杀,这是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的全部因素。

  项羽最终在乌江边上自刎,但并不能完全归结于鸿门宴

  仅仅凭借《史记》对鸿门宴的渲染去评判项羽,是极为不公平的。

  项羽乌江自刎是不是必然很难说,但是刘邦之后再有刘邦,一定是历史的必然。只不过,项羽当年还是小看了刘邦这个老哥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