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曹魏兵力数倍于蜀汉,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北伐

  还不了解:蜀汉和曹魏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魏有40多万大军,蜀汉只有区区的9万,诸葛亮为何还要北伐呢?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川蜀地区撑不起大一统的帝国,两千年的历史证明,诸葛亮的战略方向是最正确的,蜀汉除了北伐别无出路。

  我们盘点一下以川蜀地区为根据地的割据势力,共大小十三个案例。

  古蜀国:“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李白这句诗说的就是古蜀国,古蜀国历经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等五氏族,西周年间,追随周武王讨伐商纣,为“牧誓八国”之一。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乘蜀国与巴国、苴国交战之际,派张仪、司马错沿石牛道伐蜀,蜀王开明十二世战败被杀,蜀国灭亡。

  刘邦:秦朝灭亡后,项羽把刘邦封到了巴蜀,刘邦重金贿赂项羽的叔父项伯,要到了汉中,成为“汉王”,项羽、范增认为汉中也是蛮荒之地,顺水人情给刘邦也行。后来刘邦从汉中出发,“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夺取了关中作为根据地,建立了汉朝,一统天下。

  公孙述:王莽时期的导江卒正,也就是蜀郡太守,王莽乱改官职名称。趁着天下大乱,公元25年公孙述自立为蜀王,打败了周边的挑衅势力,然后就膨胀了,建元称帝。然而河北刘秀大军所向披靡,打败割据陇西的隗嚣后,刘秀说:“人若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于是公元36年,刘秀帐下的大将吴汉扫平了公孙述,留下成语“得陇望蜀”。

  刘璋:汉朝宗室,东汉末年担任振威将军、益州牧,割据蜀地。但他为政混乱,外有张鲁、曹操逼迫,内有乱民反叛,最后被刘备打败,夺走了江山。“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这是诸葛亮对他的评价。

  刘禅:刘备儿子,蜀汉皇帝,诸葛亮北伐不成,割据蜀中,最后投降曹魏,留下成语“乐不思蜀”。

  李特:巴氐族人,西晋时期关西流民涌入汉中,李特很得人心,他看到蜀地山势险峻,认为刘禅割据这样的地方,还能被消灭,实属智力低下,于是带流民造反,割据蜀地,自称益州牧、大将军、大都督,后来战死,公元304年儿子李雄称帝,史称“成汉”,公元347年,被东晋大将桓温消灭。

  谯纵:原为东晋益州参军,相当于军区参谋长,公元405年他被部下推举造反,起兵割据蜀地,自称成都王。公元413年,被刘裕派兵攻灭。

  王建:大唐忠武军八都将之一,后来又成为神策军将领,在唐代末年趁乱夺取了蜀地,被封为蜀王。唐代灭亡后,自立为帝,史称前蜀,后来被后唐李存勖攻灭。

  孟知祥:唐代末年,沙陀李克用的部下,曾参与消灭前蜀,后来借机割据蜀地,建元称帝,史称后蜀,被赵匡胤消灭。

  王小波、李顺:蜀地青城县(今四川都江堰市)味江人,宋太宗赵光义时期,不堪朝廷压榨,发动起义,攻取了蜀地大多数地方,拥兵数十万,国号“大蜀”,两年后被北宋镇压。

  明玉珍:元代末年,响应徐寿辉,举兵起义,徐寿辉被陈友谅杀后,占据川蜀一带,自立称帝,国号大夏,定都重庆。后来,被朱元璋扫灭。

  张献忠:明代末年农民军起义,形成李自成、罗汝才、张献忠三巨头,后三人分兵,张献忠辗转各地,最后攻取四川,建元称帝,国号“大西”。没过多久,同清军作战,首战就被清军射杀。

  民国四川省:清代灭亡后,从1912年到1933年,四川共发生大小军阀混战四百七十多次,逐渐形成杨森、邓锡侯、田颂尧、刘湘、刘文辉、刘成勋、赖心辉、刘存厚等大股势力,没有一股有能力“一统”四川,更别提一统全国。

  两千多年,在蜀地经营的十三个案例,只有刘邦一个案例一统天下,而且刘邦是杀出汉中,夺取关中当作根据地才成功的。其他未成功的十二个案例,也是实力偏弱的类型,基本上没有一统天下的资格。

  这就是诸葛亮就是死在军营也要北伐的原因,至于说兵力远不如曹魏,不能成为否定进攻的借口。古今很多大战,都是以少胜多,能够以弱克强,才是军事家。

  对蜀汉来说,不北伐是坐等灭亡,如果舍命一搏兴许还有一线生机。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后出师表-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