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李自成放弃襄阳,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李自成,从流寇到大顺皇帝花了十五年,但是从皇帝到再次变成流寇仅仅花了一年时间。李自成之所以没有成为朱元璋那样的人物,除了个人能力和战略眼光的缺陷之外,一个很直接的原因是李自成没有建立一个稳定的后方。朱元璋在元末起义以后,在金陵有了自己的基地,他采取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努力地经营自己的根据地,避免过早的成为元军的打击目标,而最终这一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对于李自成而言,朱元璋应该是一个现成的榜样,但是李自成造反的生涯中,却几乎没有一块根据地,他经常在陕西、河南、湖北等地流窜作战,也经常攻破一些城池,但是很快又被明军收复,而这一切让李自成没有一丝喘息的余地,他的粮饷和兵源只能就地补充,而在明末很多地方遭遇旱灾,人口稀少,所以这些补给并不稳定,李自成缺少一个稳定的后勤基地进行稳定的补充,这就是他和朱元璋以及刘邦的最大区别。

  到1643年,李自成才开始着手建立政权,占领襄阳后,李自成将襄阳改名为“襄京”,自称“新顺王”,并按照明朝六部的形式设立了六政府,委派官员管理占领的地方,可以说从占领襄阳开始,李自成建立了政权的雏形,并且将襄阳、荆州等地作为自己初始的大后方,而正是从这个时候李自成的事业才逐渐走向了成熟。

  1643年李自成从湖北经河南进攻陕西潼关,意图占据关中之地。这年十月,李自成攻占了潼关,数日后又占领了西安,李自成在西安正式登基称帝,国号大顺,年号永昌,彻底从一个流寇蜕变成了拥有一方的霸主,而从此以后,明朝的官员也不再像之前那么拼死抵抗了,因为他们看到了李自成成功的希望,而不再是一个四处流窜的流寇。之后的事情大家耳熟能详,李自成花了两个多月就进了北京城,崇祯皇帝也上吊自尽了。

  但是,李自成皇位都没有坐稳就被清军和吴三桂赶出了北京城,而此时的李自成还没有输光,他还有陕西这个稳固的大后方,还有数十万久经沙场的大顺军,在河南、湖北等地还有大顺地方政权和一定的驻军,此时的大顺还具备和清朝一决高下的实力。但是,刚刚入关的八旗军在投降明军的帮助下很快将李自成逼入了绝境,清军分两路进攻陕西,李自成亲自率军在潼关与清军作战,最终也无法抵挡清军,无奈之下李自成只能保存实力,于1645年正月率大军和家属从西安撤往河南、湖北。

  在撤退的过程中,李自成不断收拢各地的大顺地方驻军,队伍不断扩大。最后李自成到了襄阳,在这里大顺军还有一支实力强劲的军队,由大将白旺率领,原本驻防于襄阳、荆州、承天、德安四府,扼守长江中游。李自成行军到此地后,命令这七万驻军和从陕西撤下来的十三万大军合兵一处,准备顺江而下攻取南京。而这意味着李自成主动放弃了襄阳这块自己仅存的根据地,而且是战略意义特别重大的地区,从此以后李自成就再也没有根据地了,他又回到了两年前那种流寇的状态。

  因为没有襄阳驻军的防守,清军得以对大顺军穷追不舍,而成流寇状态的李自成大军也疲于奔命,最终在1645年五月被地主武装杀死在湖北九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