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童之匡衡凿壁偷光,该故事是怎么彰显其才智的?
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今山东枣庄南)人,能文学,善说《诗》,官至丞相。他幼时以聪明好学而被誉为神童。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匡衡出身于一个贫寒家庭,父母没钱供他读书,但他却十分喜欢读书。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去学堂上学,他都眼馋得要命,有时甚至难过得落下泪来。
匡衡八岁那年的一天,他又看着有钱人家的孩子去上学,泪在眼眶中直打转。不料,他的举动被教书先生看见,上前问他:“我经常见你看着他们来上学,你也肯定喜欢读书,可为啥不来呢?”匡衡难过地说:“我家中贫寒,白天还得帮父亲干活,没钱也没时间读书。”
教书先生看他如此难过,便想看看他是不是块读书的料,就拿出书来,写了几个字教他念,没想到匡衡只念了一遍,就全部记住了。教书先生一时高兴,就对他说:“这样吧,你每天下午放学前来一趟,我教你,然后把书拿回去晚上读,第二天上学前再把书给我送回,我只教书,不收钱,你看怎么样?”匡衡一听,高兴地说:“太好了!我该怎么感谢您呢?”先生说:“不用感谢,只要你能用功学,学得好,将来能成大材,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当天,匡衡就照办了。可是,当他把书拿回家,看了不一会儿,天就黑了。家中平时连买油盐酱醋的钱都没有,哪还有钱买灯油、买蜡烛让他读书呢?可他有法子,像古人一样,在月光下读,借雪光读;可是没有月光、没有雪光的时候呢?这又急坏了爱读书的匡衡。
可巧,匡衡的左邻是个富户,晚上总是点着蜡烛,四周通明,到很晚才熄。他就去与邻居商量“借光读书”,可无论他怎样哀求,邻居也不同意,还说了很多难听的话。
匡衡回到自己家里,发誓要把书读下去。他开动脑筋琢磨如何办才好。突然,他发现邻居家有一个神龛就供奉在自己家的隔壁,龛前的蜡烛彻夜不熄。
匡衡灵机一动,心想,这回可有办法了。他马上找来工具,在自己家的墙壁上偷偷地凿了一个小洞,顿时,有一缕烛光透射过来。匡衡把书拿过去一试,上面的字还能看清楚,他高兴得又蹦又跳,捂着嘴笑了起来。
从此,匡衡就利用这“偷”来的一缕烛光,每天晚上坚持读书。
后来,当匡衡成才后,拿着钱向这家邻居表示感谢的时候,邻居才发现在他们两家相隔的那堵墙壁上,确实有个洞,为当初不同意借光深感羞愧。于是,“凿壁偷光”就作为一个成语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