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富阳侯李茂芳是什么身份?他的爵位是怎么丢的

  富阳侯李茂芳是什么身份。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拜电视剧《雍正王朝》所赐,广大吃瓜群众对于康熙末年“九龙夺嫡”这段故事,基本称得上家喻户晓。还有“砖家”煞有介事地指出:你看人家不用中原王朝嫡长子立储原则,皇位良性竞争,贤者上位,就是有活力。

  其实能说出这种话的,大概率不是蠢,而是坏。所谓的“贤”,有什么标准?隋炀帝杨广在夺嫡前做晋王之时,是公认的“贤王”,结果呢?而在明初永乐朝,也曾经发生过激烈程度不次于“九龙夺嫡”的皇太子宝座之争。永乐皇帝朱棣的三个儿子: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彼此之间明争暗斗了二十多年,并没有给国家带来任何的好处。

  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淇国公丘福北伐失利,随即惨遭清算。一次失败,外加本人殉国,何至于连累家人呢?可当你知道丘福是汉王朱高煦最大的支持者之时,这一切还奇怪吗?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明初著名的才子、《永乐大典》的总裁官解缙被秘密处死。解大才子为何而死?不就是在立储问题上说了一句“好圣孙”,从而得罪了汉王朱高煦吗?

  说到本文的主角富阳侯李茂芳,他的生母是永平公主,太宗皇帝嫡次女。父亲追封景国恭敏公李让,是为靖难战争吃过苦流过血的特大功臣。这样一个外戚兼勋贵,世袭的侯爵,就因为在夺嫡之争中站错队,事后遭到了仁宗朱高炽的打击报复。

  首封富阳侯李让:岳父造反,老爹遭殃

  李让是直隶庐州府舒城人(今安徽省舒城县,隶属于六安市管辖),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的时候被封为宗人府仪宾,娶燕王朱棣次女永平郡主为妻。

  朱棣的长婿袁容,是正一品高官左都督袁洪的儿子。那么李让的父亲又是何许人也?无论是《太祖实录》还是《太宗实录》,都将李让之父记为指挥李达。但是《明史》却说其父为留守左卫指挥同知李申。

  笔者查了一下,无论是李达还是李申,在《太祖实录》中都没有相关的记载。但不管李让的亲爹究竟叫什么名字,他被建文帝朱允炆所杀的下场应该没有异议。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造反,“靖难战争”正式爆发。据《明史》的记载,当时北平布政使张昺和北平都司都指挥使谢贵率领大军包围王府。而率领王府护卫将其二人诛杀的功臣之中,就有李让。随后在朱棣北上偷袭大宁,以及在白沟河一战击溃曹国公李景隆的多场决定性战役之中,李让都是有功之臣。而建文君臣在诱降李让失败后,居然将其父亲杀害,整个家族抄家充军。

  其父申,官留守左卫指挥同知。惠帝欲诱致让,曰:“让来,吾宥尔父。”让不从,力战破平安兵。帝遂杀申,籍其家,姻族皆坐死或徒边。—《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九》

  这真是岳父造反,老爹遭殃。单单从这件事中,就可以看出建文君臣的傲慢和短视。其实李让是不是愿意投降,真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在朱棣亲信集团中制造裂痕。

  朱棣的疑心病重不重?作为一个在刀尖上舔血的乱臣贼子,他的疑心病不是一般的重,连镇守北平的嫡长子燕王世子朱高炽都难免遭到怀疑。所以朝廷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他们诱降李让失败其实无所谓,继续好吃好喝地供着李申,时不时再派人来送个信,朱棣一定会对李让产生疑心。

  这样不费吹灰之力,离间了朱棣翁婿之间的感情,不但削弱了燕军的实力,也等于在北平埋下了一颗暗雷。可是朱允炆就这样把李申人杀了,家抄了,那朱棣还有什么疑心?李让还有什么顾忌?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拼命就完了呗。

  当然朝廷的这一手也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李申死了之后,李让就再没有随同朱棣出征。而是署掌北平布政司事,辅佐世子朱高炽居守北平。

  初上靖难,命让署北平布政司事。每出师,世子留守。让协力赞襄,御敌有功。—《明太宗实录卷三十三》

  经过三年的苦战,朱棣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攻入南京城,皇帝朱允炆自杀殉国。这位燕王殿下随即在六月十七日登基称帝,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明年年号为永乐元年。

  要注意李让的署掌北平布政司事,并不是一个虚职,而是实实在在的实权人物。靖难成功后朱棣坐镇南京,世子仍然留镇北平,当时李让就曾经上言政务,还引起了皇帝和户部尚书夏元吉的热烈讨论。

  壬午,北平署布政司事、仪宾李让奏:“请七月以前各处商民中盐未关引者暂停止,先令北平中纳。候粮可足三年,仍依前例。”户部尚书夏原吉曰:“让言虽善,但商民旧中者守候已久,难于再稽。其北平新中者,今置流通文籍付运司,令不次支给。”上从原吉言。—《明太宗实录卷十四》

  和姐夫袁容的待遇一样,身为女婿的李让也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封爵。永平郡主也直到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二月才进封公主,李让也由仪宾进封驸马都尉。一直等到五月,李让才在群臣的一再力请之下被封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驸马都尉、富阳侯。岁禄一千石,子孙世世承袭,给诰券。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八月二十六日,驸马都尉、富阳侯李让去世。《太宗实录》给出了“闿爽平直,好文下士,有誉于时”的高度评价。岳父朱棣下旨追封其为景国公,谥曰恭敏,命其子李茂芳嗣封富阳侯。

  嗣封富阳侯李茂芳:惨遭亲舅舅精准打击

  无法无天的外孙

  李茂芳的生母永平公主,是朱棣和徐皇后所生的第二个女儿。从史书记载来看,朱棣对几个女儿都不错,李茂芳作为亲外孙,行事难免放肆。

  靖难之后朱棣迁居南京,但几位公主仍然待在北京。李让去世后,负责北京军政的赵王朱高燧和广平侯袁容。这两人一个是李茂芳三叔,一个是他姑父,自然更没人管他。但是李茂芳手伸得太长,牵涉到了盐政。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有人向皇帝告密,称李府家人通过“虚买实收”的方式买卖盐引,中饱私囊。朱棣让锦衣卫去审案,结果锦衣卫回复说这是诬告。这事难免做得不太地道了,你说这事没告密者说得那么严重,恐怕朱棣还会相信。你说诬告,这有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诬陷当朝皇帝的亲外孙?

  于是永乐皇帝派六科给事中孙琳等人赶赴北京查案,并且告诫他们“毋加榜苔,务得实情”。结果孙琳等人回来以后汇报称锦衣卫确实是收了李府的贿赂,才会把案子断成是诬告。朱棣龙颜大怒,勾结锦衣卫,这在皇帝眼中可不是小事。此事被发往都察院审理,最终李茂芳受到了严厉斥责,李府家人“治之如律”。

  上曰:“富阳侯之子,朕外孙,孰敢诬之?朕但虑锦衣卫故抑告者,初不虑其纳贿。”命付都察院鞠之。于是侯之子恳谢过乞免。—《明太宗实录卷五十四》

  但是骂归骂,朱棣还是让外孙在永乐八年袭封了富阳侯的爵位。此后李茂芳在永乐朝的记录寥寥,只有在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的时候奉舅舅皇太子朱高炽之命,和礼部尚书吕震一起去迎接第三次北征归来的朱棣御驾。

  永乐八年正月内本部题奉钦依富阳侯李让的男,着他袭了侯爵。—《功臣袭爵底簿》

  和舅舅的恩怨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十八日,朱棣在第五次北征途中驾崩,谥曰体天弘通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八月十五日,皇太子朱高炽于北京登基,是为仁宗。

  让李茂芳没想到的是,自己这位以“仁厚”著称的亲舅舅,报复心理居然如此之强。八月二十八日,六科给事中梁盛等人上疏弹劾众勋贵大臣,在大行皇帝丧礼期间众多不法之事。包括但不限于“违令不宿公署,饮酒食肉,恬无戚容”等等。

  其中所提到的中低级官员,如礼部右侍郎郭敦、工部左侍郎李友直、太常寺少卿王勉、通政司左通政李至刚等人“悉付法司论罪”。唯一的正部级高官:户部尚书郭恣以身体原因获得宥免。但是成国公朱勇、定国公徐景昌、富阳侯李茂芳、广宁伯刘湍、新宁伯谭忠、建平伯高福、安乡伯张安、兴安伯徐亨、后军都督同知梁铭和都督佥事沈清都被下旨“悉免冠,令廷臣议所犯”。

  这原本也称不上是一件大事,因为包括朱勇、刘湍等人在内的其他公侯陆续都得到了宥免,唯独定国公徐景昌和富阳侯李茂芳这两个人被拎出来作为反面典型。

  辛未,命定国公徐景昌,富阳侯李茂芳受学于国子监。初文武百官居大行皇帝丧,皆斋戒出宿公所。景昌、茂芳等不出宿,为给事中所劾。至是召二人谕曰:景昌,皇妣之侄。茂芳,皇考外孙。皇考宾天,臣民如丧考妣。尔两人乃安处私室,顾情与礼何如?此不学之过。遂有是命。—《明仁宗实录卷二》

  两人之中徐景昌是徐增寿之子,即徐皇后的侄子,仁宗朱高炽的表弟,比李茂芳要高一辈。而据史书的记录,当时仁宗对外甥骂得那叫一个狠:

  奉钦依李茂芳他父死早了,无人教训,不知礼义。吏部去了冠带,户部住了禄米,还做公侯称呼,着去国子监司业处读书十年。成人时还他爵禄,不成人为民。—《功臣袭爵底簿》

  仁宗表面上说是因为李让死早了,所以没人管教外甥。可问题是当时永平公主可还健在,朱胖胖这是指桑骂槐地骂妹妹呢!事实上定国公只是一个幌子,仁宗真正的目标是富阳侯。本来从朱高炽的旨意来看,要让李茂芳读书十年,然后再作考察。但实际上仅仅一个月以后,仁宗便下旨追夺李茂芳富阳侯诰券,以及李让本人所受仪宾、驸马都尉,封富阳侯、追封景国公并追封三代诰券,然后一把大火全部烧毁。次日朱高炽给外甥下了一个“不成器”的终审判决,将其废为庶人。

  本月二十二日奉圣旨:李茂芳他也成不得器了,着他回家里闲住,钦此。—《功臣袭爵底簿》

  这里补充一句,所谓的《功臣袭爵底簿》,是明武宗正德年间朝廷由吏部验封司负责编订的一本官方记录,其中包括了自洪武朝以来各家勋贵的封爵缘由及历代承袭状况。其中保存了大量的官方文件原文,史料价值极高。对于富阳侯爵位的削除,《仁宗实录》直截了当指出是因为永平公主母子当初参与谋逆的缘故。

  癸巳,免富阳侯李茂芳为庶人。…盖以茂芳母子在先帝时有逆谋故也。—《明仁宗实录卷四》

  上文说过永乐朝的夺嫡之争是残酷而激烈的,表面上的主要参与者是太子朱高炽和汉王朱高煦。但汉王在朱棣登基之后,主要根据地在南京。和长期居住在北京的永平公主之间,其实并没有很多的交集。那么永平公主母子所参与的那场谋逆,只能是发生在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五月的赵王朱高燧之乱。

  当时深得朱棣宠信的太监黄俨,勾结靖难元勋、保定侯孟善庶长子、常山中护卫指挥孟贤,准备毒死皇帝朱棣,然后废皇太子朱高炽而立赵王为帝。这里再补充一句,常山中护卫是赵王三护卫之一。

  对于这场叛乱,朱高炽虽然咬着牙为弟弟脱了罪,但是相信无论是他还是当时的皇太孙朱瞻基都不会相信赵王是无辜的。宣德元年剿灭汉王之乱后,行在兵部尚书张本请求将赵王一并处置时,就曾尖锐地指出:“往者孟指挥造逆谋,赵王未必不知。”

  而从仁宗废外甥富阳侯李茂芳为庶人,又将妹夫安成公主驸马、西宁侯宋琥以罪削爵来看,恐怕当时朱高炽的几个妹妹,暗地里都是支持赵王的政治力量。

  永平公主身后事

  仁宗、宣宗相继驾崩,但富阳侯家族始终没能翻身,尽管此时永平公主仍然在世。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李茂芳病故,次年其子李舆被授予长陵卫世袭指挥佥事的官职。

  新继位的皇帝英宗朱祁镇对于永平大长公主这位姑奶奶,态度和乃祖乃父没有区别。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公主府家人到蔚州采购松木,公主向侄孙请求对这些木材“免抽分”,就是不要收税,结果被英宗一口回绝。

  癸卯,永平大长公主令家人诣蔚州买松木千余至卢沟桥,奏乞免抽分。上以旧制不允。—《明英宗实录卷六十七》

  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四月初五日,永平大长公主去世,享年66岁。公主墓园在顺天府玉泉山,即今北京颐和园西侧。正统十年的时候还有石匠在此窃取山石,逼得公主府中使向朝廷哭诉。

  公主去世后,原本富阳侯家族已经彻底没有翻身的希望,但是还是朱祁镇,靠“实力”创造了奇迹。这位“大明第一战神”在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的时候御驾亲征,结果把帝国的精锐都葬送在了土木堡,本人还做了瓦剌人的俘虏。一年后虽然被放回了京城,但此时的皇帝已经换成了他的弟弟朱祁钰,朱祁镇只能以太上皇帝的身份灰溜溜的住进南宫。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蛰居南宫多年的朱祁镇利用弟弟重病卧床不起的机会,在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野心家的扶持下发动南宫政变,重新夺回了皇位。鉴于自己不堪的人设,朱祁镇对宗室和勋贵大派利是,寄希望于得到这些人的全力支持。于是失去爵位三十多年的李家终于等来了春天,虽然爵位由侯爵降为伯爵,毕竟聊胜于无。

  壬午,复以故广平侯袁容庶子瑄袭封广平侯,富阳侯李茂芳子舆袭封富阳伯。…容等先以罪削爵,子孙不得袭已久。至是,忠国公石亨等为之言于上,故于诏条复之。—《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八十》

  七月二十一日,长陵卫指挥佥事李舆进封富阳伯。这位伯爵大人安享尊荣几十年,称得上是啥也不会。朱祁镇死后,其子朱见深继位,是为宪宗。明宪宗曾经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四月的时候在皇宫西苑(今中南海)检阅骑射,结果让皇帝本人大跌眼镜。其中能射中三箭的仅有四人,射中两箭的二十三人,射中一箭的九十九人,剩下的一箭都射不中。甚至还有拉不开弓,乃至连弓箭都握不住的。皇帝龙颜大怒之下,让众勋贵、将官严加训练,半年后再重新检阅。结果在别人大为长进的同时,富阳伯李舆依然表现糟糕,被罢去官职,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

  丁酉,重阅骑射于西苑。先是夏四月,上于西苑亲阅公、侯、伯、都督、坐营把总将官骑射。时武臣有差遣在外,及新授职不及试者,乃再阅之。把总指挥安通等九人以射八中。及定襄伯郭嵩、安乡伯张宁、富阳伯李舆、成安伯郭鐄以不任事,俱罢之。—《明宪宗实录卷一百二十》

  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八月二十二日,享受二十多年伯爵待遇的右府带俸、富阳伯李舆去世。李舆死后,其庶长子李钦请求袭爵,但吏部指出当年英宗皇帝诏书中只是允许“富阳侯子孙袭伯爵”,但没有说可以世袭,所以李钦只能袭封长陵卫指挥佥事。这番解读真是高,就这样富阳侯、富阳伯的爵位至此而终。

  结语:俗话说“落魄的凤凰不如鸡”,在没有了世袭爵位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家人和皇室之间的血缘越来越稀疏,不可避免地会遭到新贵的欺压。到了明武宗正德年间,隶属于宫内八局之一的酒醋面局因为没地方堆积柴薪、草束、竹木,署局事太监周魁向皇帝提出在宫外建一座外厂。正德皇帝朱厚照当即批准,没想到周魁等人却看中了永平公主府第。

  当时距离公主去世已经六十多年,长陵卫指挥佥事李钦也已经去世。李家只能由公主的另一个孙子李梅向朝廷据理力争,但是哪怕当年御赐的公主遗像以及凤床仍然在府中,武宗依然下旨命工部给与价银一千二百两,公主府到底还是变成了酒醋面局外厂。

  主孙李梅上历陈祖让,洪武中选任仪宾。永乐初以功授驸马都尉,加封富阳侯,乃赐今府第。御赐大长公主遗像及凤床、班剑等物俱在焉。本局以为废宅而献之,实妄也。下工部议魁等筑造外厂公务,而梅所陈乃实情,未敢定议。上命工部给与价银一千二百两。—《明武宗实录卷二十二》

  都说仁宗皇帝宽厚仁慈,从他登基后对当年夺嫡对手的打击来看,朱胖胖的报复心也是很重的。其实像永平公主这样的天子之女,都在永乐朝末年转而支持赵王,可见当时朱高炽的皇太子之位确实是摇摇欲坠,远非史书中所描述的那般稳固。可惜公主最终站队失败,造成自己子孙惨遭打击,虽有回光返照,终是难以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