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状元张镇孙主动开城门投降,保全全城百姓性命
在历史上,开城投降的守将,名声总是不好的。中国人讲究忠孝节义,如果不能死战到底,不管什么原因,降了就是降了,都会被万世所讥笑。但是,有这么一位状元,他在元朝大军压境之时,最后关头放弃了抵抗,却赢得了朝廷的理解,也赢得了百姓的民心。
这个状元叫做张镇孙,自小聪慧异常,又勤于苦读,很快就在童子试中脱颖而出。然而就因为家贫,他还要为生计而奔波,结果37岁才考中进士,但一中举,就是堂堂的状元。
不过这个状元,已经是生不逢时了。当时是南宋度宗朝,外有蒙古虎视眈眈,内有流民到处起义造反,朝堂之上还有著名的大奸臣贾似道。贾似道为了拉拢张镇孙,主动对他说:“张大人,你这个状元可是我帮忙弄到手的啊,以后可要听我的啊!”(子乃似道所擢也,省试当状元,惜相遇晚耳)
张镇孙对贾似道的拉拢,却完全没有放在心中,甚至没有去贾府表示感谢。虽然贾似道御敌无能,但在朝堂之上无人可敌。张镇孙自然被一贬再贬,只担任了浙江婺州任通判。这只是一个六品的通判,纵观这个境遇的,实在太过少见。
不光对贾似道不感兴趣,虽然家贫,张镇孙对钱财也根本不感兴趣。南宋朝廷有规定,状元可以到判局取钱,以保衣食无忧。然而张镇孙却念及国事艰辛,每次只取一点点,比规定数额少得多,刚刚能够过日子而已。
元朝南侵,攻入浙江,作为通判的张镇孙无权无兵,毫无办法,只能随着难民一同南下。他担心父母双亲的安危,向朝廷辞职,想回到广东侍奉双亲。不过,朝中却还有人揪住此事不放,告他“闻兵逃遁”。这样,张镇孙却是以罢官而暂时归隐。
随着局势的不断恶化,群臣带着小皇帝宋端宗不断南逃,最后从福建跑到了广东。这时候,朝廷才想起在广州还有这位刚直的状元张镇孙,于是任命他为龙图阁侍制、广东制置使兼略安抚使,成为实际上的广东最高指挥官。
还别说,张镇孙任职之后,大力整军备战,还打了几个胜仗,甚至光复了已经被元朝占领几个月的广州。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也是为南宋续上了一口气。元朝大军因为粮草不济,也不得不撤军而走。
然而,半年之后,大将吕师夔、索多又率领大军来犯。张镇孙闻讯,先是率领2000多艘战船迎敌而上,于元军在珠江决战。不过,此时的元朝军队,已经在长江上训练已久,再也不是毫无水战经验的旱鸭子了。再者,元朝人数众多,张镇孙寡不敌众,只能退守广州城。
原本,张镇孙带领广州百姓,准备死守城池的。然而此时大势已去,元军将广州围城铁桶一般。熟读兵书,知道已经回天乏术了。当时的蒙古人有个规定,那就是对于抵抗的城池,攻下以后,一律屠城。
为了保全百姓,避免无畏的牺牲,张镇孙冒着天下的骂名,开城投降。他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放过广州的百姓。
广州的百姓活了下来,广州城也没有血流成河,张镇孙却被押往大都。如果是真心投降,他大可继续做忽必烈的臣子。然而,这位性情刚烈的状元,饱读圣贤书,不甘屈服就辱。张镇孙趁元军没有防备,在大庾岭红梅花丛自杀殉国。
虽然冒着名节上亏输的巨大风险,虽然死了也有可能被埋没,但张镇孙还是做出了当时的最佳也是最难的选择。不过,因为张镇孙的特殊情况,宋朝流亡朝廷仍然将他认定为死难大臣。文天祥听说张镇孙死节的消息,唏嘘不已,也为他作诗,只可惜年代久远,没有能保留下来。
在现在的广州城,熹涌陈家祠至今还有张家祠的遗踪。在他居住过的地方,人们取名叫做广州状元坊,仍然为历代进行教育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