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东吴大帝孙权为什么会被说成是悲情英雄?他有什么样的经历

  大家好,说起东吴大帝孙权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说起三国时代的东吴大帝孙权,我们首先会想起辛弃疾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那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其实这是枭雄曹操对孙权的赞语。

  那么,孙权是否名副其实呢?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承了哥哥已有的基业,一举成为一方诸侯。

  从某种程度来说,他就是“官二代”加“富二代”,是在父兄创业有成的基础上开始自己的奋斗。

  一开始,孙权的表现还不错,先后取得赤壁之战、襄樊之战、石亭之战的胜利,但他中晚年就令人大跌眼镜了。

  与孙坚、孙策的开拓相比,孙权是“开拓不足,守成有余”,但他死后却给孙吴留下一个烂摊子。

  赤乌十三年(250年)十月,孙权改立年仅8岁的孙亮为太子;

  建兴元年(252年),孙权离世,孙亮登基为帝,时年10岁。

  废长立幼是孙权晚年最大的失策。

  太平二年(257年),十五岁的孙亮亲政;太平三年(258年),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

  永安三年(260年),孙亮再被贬为候官侯,在前往封地途中死于意外,终年18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孙吴末期的乱局的祸根在于孙权,他纵容太子派与鲁王派争权夺利,借机大肆杀戮朱张顾陆吴中四姓子弟,动摇了东吴统治根基。

  另外,孙权将名臣宿将清除殆尽,由此造成了吴国面对魏国进攻时毫无应对之力的局面,孙权是自毁长城。

  与其父兄相比,孙权不管胆识还是勇武都远远不及,他在位24年,活到71岁,但对东吴的贡献乏善可陈,在与魏国的较量中一直处于守势,晚年又落得军民离心,只能算是悲情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