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洪都之战的大功臣张子明,助朱元璋打赢陈友谅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张子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元朝末年,由于当时的皇帝无道,各地民怨沸腾,各路英雄豪杰横空出世,起兵造反,意图推翻元朝暴政。当时天下最大的诸侯有三路,分别是占据南京的朱元璋、立足江州的陈友谅,据守苏州的张士诚,三人就像三国时期的刘备、曹操、孙权一样,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这三股势力要属陈友谅最大,朱元璋次之,陈友谅作为势力最大的枭雄,早就对朱元璋起了吞并之意。于是在公元1359年,陈友谅率大军沿江而下,兵锋直逼南京,但却中了朱元璋的埋伏,败退而归。公元1363年,陈友谅又一次对朱元璋发动攻击,并打响了“洪都之战”,可是这次结果又是以失败告终。而这次战争中有一人立了大功,他冒死传递消息,从而使得明军打赢了洪都之战,间接帮助朱元璋最终打败了陈友谅。

  提起洪都之战,就不得不说一个英雄人物,此人名叫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亲侄子。当初朱元璋认为洪都是自己的战略重镇,只有守住洪都,才能牵制住陈友谅的大军,从而帮助自己彻底打败陈友谅。在朱元璋看来,如此重要的战略重镇,非骨肉至亲不可守,于是他派自己的亲侄子朱文正守卫洪都,此战是朱文正的成名之战,在这一战中朱文正彻底名扬天下。

  公元1363年,陈友谅率60万大军直取洪都,60兵马发了疯一样对洪都轮番猛攻,朱文正率邓愈等大将拼命抵挡。当陈友谅大军用云梯攻城时,朱文正就下令用檑木、滚石猛砸敌军;当陈友谅下令从护城河里偷袭时,朱文正就命令士兵用铁钩、长枪据守。

  由于朱文正拼命死守,陈友谅攻击了一个月也没能拿下洪都,但陈友谅仍然不放弃,对洪都发动了更加猛烈的进攻,这时朱文正也快守不住了。于是他派了一个人出城向朱元璋求援,此人名叫张子明,是一个书生,他也是打赢洪都之战的大功臣。

  朱文正趁夜深人静之日,用绳子将张子明从城墙上放下来,张子明乔装打扮,日夜兼程的赶向南京求援,用了半个月时间终于到达南京。

  张子明见到朱元璋后,报告了洪都现在的形势,并请求朱元璋马上发兵救援洪都。但朱元璋却告诉张子明,让他带话给朱文正,让朱文正再坚持一个月。

  此时洪都已经是岌岌可危了,朱元璋为何不及时救援,偏偏还要再等一个月才能去救援呢?原来此时的张士诚正在围攻安丰的小明王,朱元璋必须带着军队去安丰营救小明王,所以他必须让朱文正再守洪都一个月,牵制住陈友谅的大军。

  当把小明王顺利救出以后,朱元璋急忙带领大军杀向洪都,此时的朱文正已经在洪都坚持了整整86天,城内已经是弹尽粮绝了,如果朱元璋再晚来一步,那洪都必定会被陈友谅拿下。陈友谅已经攻打洪都86天,此时已经人困马乏,而朱元璋带的却是20万锐气正盛的士兵。陈友谅的大军连朱元璋第一次进攻都没挡住就迅速溃败,于是他选择主动撤离洪都,避其锋芒,并将大军聚集在鄱阳湖,准备与朱元璋决一死战。

  为什么朱文正可以在人困马乏的情况下死守洪都86天呢?其实这还是要感谢张子明。当张子明得到朱元璋的命令,从南京赶到南昌时,城内的大军已经损失惨重。张子明急于回城报信,一时大意竟然被陈友谅手下活捉。陈友谅要杀了张子明以此来震慑城内守军,但张子明却知道自己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所以暂时还不能死,于是他向陈友谅求情道:“我愿意投降,只要你不杀我,并且我还可以亲自到洪都城下劝城内守军投降。”

  陈友谅听得张子明这么说,自然是十分高兴,于是他命人好吃好喝地款待张子明,然后让张子明到洪都城下劝降,但他可没想到,张子明一介书生竟然敢欺骗于他。

  也就是说当张子明到城下之后,他并不是劝降城内守军投降,而是大声喊道:“主公让大家坚守一个月,一个月以后他就亲自率兵赶来,灭掉陈友谅。”陈友谅见张子明骗了自己,大怒不已,于是立即杀掉了张子明。虽然张子明死了,可他却把消息传到了,城内的守军听到此话后,士气大振,拼死守卫洪都。所以说,洪都之战陈友谅之所以失败,一方面是碰到了有勇有谋,死战不退的朱文正;另一方面是因为书生张子明舍生忘死地将消息传给城内守军。

  陈友谅败退以后,朱文正将张子明的事迹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下令在城外寻找张子明的尸体准备厚葬。可惜,废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找到张子明的尸体。朱元璋无奈之下,只好为张子明建了一座衣冠冢,以此来纪念这个不惧生死为自己传递消息的书生。在鄱阳湖之战胜利以后,朱元璋在南昌建立忠臣祠,以此来纪念战死的将军、士兵,张子明也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