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巡游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仅仅是劳民伤财那么简单吗
还不知道:秦始皇巡游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秦始皇,对于这位有着千古一帝之称号的中国历史上的首位皇帝,史官历来褒贬不一,不乏对其是口诛笔伐,虽然说近年来对秦始皇帝这位千古一帝的评价比较客观和理性,既对他实现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王朝,开创历史新局面的丰功伟绩进行了肯定,同时也批评了他的好大喜功、刑罚严苛、滥用民力、劳民伤财等反面。
史书上记载的秦始皇形象的定性,主要还是集中在汉朝时期,《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对秦始皇暴虐的指责多达六十七处。《汉书》里面谈到到秦始皇时,也用了“民力罢尽,赋敛不节,法令烦惨,刑罚暴酷”等一些词汇。西汉著名的一位思想家贾谊对秦始皇评价为“怀贪鄙之心,不信功臣、不亲士民,以暴虐为天下始”。总之在后来汉朝对始皇帝秦始皇的评价都是趋于负面的,这也许是为了让其推翻秦朝建立汉朝更具有合法性吧。
然而虽然说秦朝这个朝代已经灭亡了两千多年,但是好在秦始皇留给我们后世人的遗物还是能够透露出当时朝代的不少信息,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是石刻,这些石刻就是秦始皇留给后世人们的最直接的文字信息。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有过多次的巡游天下的记录,在每次巡游过程当中,秦始皇帝屡次命令丞相李斯在石头上刻字记录自己的功绩,而在目前经考古证实了的九块石刻当中,有八块就提到了黔首一词,要知道在秦朝时期秦人称老百姓就是称作黔首的,而这些石刻当中多次提到黔首一词,也就是多次提到百姓一词,比如:峄山石刻上出现“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东观石刻“黔首改化,远迩同度”;琅琊石刻“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忧恤黔首,朝夕不懈,黔首安宁,不用兵革”等等。
显然,从这些石刻当中体现出来的秦始皇帝的形象并非跟史书上面的一样,这些石刻映射出来的秦始皇的形象是心系百姓的一位仁君形象。考古证实,所谓的秦朝修建的阿房宫夯土台基上并没有出现任何秦朝宫殿遗迹,也就是说在秦始皇称帝的十一年里,阿房宫始终只是个规划,并没有动工。而且历史上首位起义者陈胜,也从来没有提到秦朝民生困顿,他的造反的理由仅仅是“失期皆斩”,但是根据出土的云梦秦简记载,失期超过十天,处罚只是上交一副铠甲,遇到雨季,则免于处罚。
从这种种的现象似乎在告诉我们,秦始皇似乎并不像是史书当中记载的那般暴虐不堪,并非是一位暴力、冷酷无情,残酷的暴君,反而更像石刻上映射出来的心系百姓的仁君形象,毕竟,一个暴君应该是不会说出“忧恤黔首,不用兵革”这样的话的。而秦始皇帝携子巡游天下的真实目的或许除了是古代帝王都具有的寻求长生不老的通病之外,更多的原因可能是为了让继位者亲眼看看民间的疾苦,未来做个好的帝王,或许这就是秦始皇帝携子巡游天下的真实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