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司马昭非要除掉邓艾呢?
邓艾为何必须死,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邓艾在灭蜀之战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靠运气。但是他要死,这是肯定的,无论灭蜀之战是否能够成功,司马昭都会搞死邓艾,这是必然的。因为关中地区在地理上和中原是两个板块,只有潼关这一条主要的大通道保持联系,从南阳走武关进入关中都是山路,不大好走。所以,关中地区是很容易形成割据的。雍凉地区是司马懿后来赖以和曹爽叫板的基本盘,在司马懿离开之后,郭淮、陈泰等人先后执掌雍凉地区的军权。
司马懿离任之后,一度由曹真信任的夏侯玄担任征西将军,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全权负责对蜀汉的战争。高平陵之变后,夏侯玄被征入朝,郭淮、陈泰等人相继担任征西将军,全权负责关中战区。此外,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和司马孚的儿子司马望也曾先后担任征西将军,驻守关中地区。
郭淮、陈泰是司马懿的老部下,司马懿还是比较信任的。但在司马懿死后,司马师主政时期,淮南地区发生了毋丘俭、文钦的叛乱。其中文钦曾写信给时任征西将军的郭淮,约郭淮一起骑兵,从东西两面夹击,希望能够一举消灭司马师的势力。但当时的郭淮实际上已经死了,只是文钦不知道。但这显然引起了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对关中地区的警惕和怀疑。
邓艾在平定诸葛诞叛乱的时候还是兖州刺史,表现是比较突出的,所以在战后被派往雍凉地区与姜维作战。因为在与姜维的战争中表现突出,尤其是在段谷之战中大坡姜维率领的蜀汉军队,因功被晋升为征西将军,成为关中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但邓艾此时并没有驻守在关中,而是在陇西地区与姜维作战。
到灭蜀之战的时候,司马昭派钟会率军从关中进攻汉中,邓艾作为关中地区级别最高的军政长官,实际上却是在为钟会的行动负责牵制姜维。也就是说,灭蜀之战的主力是钟会,而不是邓艾。这就已经表明了司马昭对邓艾是不信任的,不愿意给他更多的军队和机会。而钟会一直是司马昭比较信任的心腹幕僚,司马昭准备伐蜀的时候,其他人都反对,只有司马昭赞成。
战争开始之后,因为诸葛绪未能截断姜维归路,所以姜维在了解了魏军的部署和战略进攻态势之后,果断率军迅速回撤,退守剑阁,汇合前来救援的蜀汉军队,列险据守,钟会无法突破姜维的防线,双方陷入对峙状态。而钟会当时所率军队总计约二十万人,粮草供应比较困难,差一点就要因为粮尽而退兵了。
就是在这个时候,邓艾却偷渡阴平,绕开蜀汉军队的防御体系,直接进入了成都平原地区,先攻占了江油,又在绵竹之战中击斩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到成都后,刘禅出降,邓艾立下了不世之功。
但从司马昭的安排来看,无论邓艾此次出征蜀汉能否成功,他都很难有好结果。在出征之前,司马昭就派自己的心腹师纂到邓艾军中,显然是负有监视他的任务。而在之后向司马昭告发邓艾有意谋反的时候,师纂也是和钟会一起上表的。司马昭在得到钟会告发邓艾的消息后,马上下令将邓艾囚禁起来,说明他本来就是打算借机除掉邓艾的。
为什么司马昭非要除掉邓艾呢?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到司马昭掌权之后,曹魏的皇帝曹髦被司马昭的手下杀死,改立曹奂为帝,就已经完全只是个样子货了,司马氏篡魏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诸葛诞本来无意骑兵反叛,但贾充奉司马昭之命到淮南地区去试探诸葛诞对司马昭篡魏的态度,诸葛诞明确表示反对,司马昭下令征诸葛诞入朝,诸葛诞知道入朝必死,才不得不起兵叛乱。而诸葛诞起兵之后,也是敛兵自守,并没有进攻洛阳的意思。这就说明,诸葛诞叛乱,完全是为了自保。而司马昭之所以要逼着诸葛诞叛乱,无非就是因为诸葛诞不支持他篡魏。
因为邓艾长期在关中地区作战,又是久负盛名的宿将,名望比较高。而到了司马昭主政的时期,尤其是在平定诸葛诞叛乱之后,在曹氏和司马氏之间选边站队已经是曹魏境内的文武官员必须要面对的政治抉择。钟会、贾充、卫瓘这些人是非常清楚的,本来就是被司马昭当作心腹的,而邓艾作为声威久著的宿将,在如此重大的政治问题上却没有明确的态度,司马昭显然是不能放心的。
即便面临如此危险的处境,邓艾不仅毫无察觉,反而还在进入成都之后擅自封拜除授,还建议司马昭封刘禅为扶风王,封地放在郿县,这显然都是犯了大忌的,自然更加会让司马昭对他的用心产生怀疑。所以,邓艾和师纂、卫瓘一起告发邓艾造反,司马昭立刻就相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