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诸葛亮一生都不向东吴开战,背后原因到底是什么?

  古代历史上风云人物辈出,诸葛亮的故事大家听过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公元221年,刘备计划大举出兵攻击东吴,大臣中秦宓、赵云都直言不讳地提出反对意见。在这个关键时刻,《三国志》中虽然没有明确记载诸葛亮的反应,但他对于东吴的态度,是自始至终一以贯之的,如他在“隆中对”中所说:“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换而言之,他内心也反对用兵东吴。那么,诸葛亮不主张与东吴交恶,是否有自己的私心在里面?笔者认为多少是有一点的。

  以赤壁之战为起点,孙刘联盟正式达成。吴蜀两弱,联手共抗曹魏一强,成为三国鼎立得以维持的基石。但孙权和刘备对于吴蜀联盟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刘备一方对吴蜀联盟视为国之命脉,不惜委曲求全去顾全大局,甚至在215年主动割让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三地拱手送给孙权,以求息事宁人,表现得诚意十足。

  但反观孙权一方,则始终咄咄逼人,欲求无厌,一再向刘备提出领土要求,巧取不行乃至于豪夺,甚至不惜背弃孙刘联盟向刘备发起大规模武力进攻。在关羽北伐曹魏的关键时刻,孙权却乘虚而入,强夺荆州,并肆无忌惮杀死蜀汉首席名将关羽。

  孙权做事如此决绝,弃孙刘联盟如敝履,可以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孙刘联盟已经名存实亡,孙权这样的“盟友”甚至比曹操还要凶残,已经没有任何维系的必要了。

  面对孙权背信弃义到如此过分的地步,夺我疆土杀我名将,身为一国之君的刘备发起复仇之战,是再正常不过之事。如果遭受重创的蜀汉,此时仍然继续忍辱偷安去维系所谓孙刘联盟,真要被世人当成唾面自干的孱头。

  因此刘备发起伐吴之战,于情于理都无可厚非,既是为了夺回荆州重地,也是为了挽救蜀汉的形象与声誉,无可指摘,理当如此。

  但诸葛亮的态度却耐人寻味。他一向是刘备最为倚重的智囊,蜀汉的二号核心决策人物,蜀汉与吴国的两次战争,荆州之战与夷陵之战,诸葛亮却都出人意料地保持沉默,不发一言不献一计。

  不仅如此,荆州之战与夷陵之战后,蜀国两次被吴国重创,伤亡惨重,与吴国结下血海深仇。诸葛亮却非常“大度”的既往不咎,立即派邓芝出使东吴,拜会孙权,重修旧好。蜀汉的荆襄九郡就这样白白失去,关羽和万千蜀汉将士就这样白白死在东吴刀下。

  诸葛亮的一连串反常举动,说他是东吴的“卧底”有些过分,但说他有私心则是板上钉钉之事。他之所以对东吴一味妥协,一生不肯向东吴开战,应该是他顾虑到自己的家族利益。

  从他的亲哥哥诸葛瑾的一生经历,就能看出端倪。诸葛瑾才干平庸,庸庸碌碌,与周瑜、吕蒙、陆逊相差不可以道里计,却受到孙权的厚待,身居高位,封侯拜将,满门富贵。

  诸葛亮幼年丧父,与诸葛瑾相濡以沫,兄弟情深。两人虽各为其主,但仍然保持着密切联系,诸葛瑾还把自己的一个儿子过继给诸葛亮。眼看兄长在东吴奋斗有成,身家显赫,诸葛亮不可避免会产生投鼠忌器之心。

  诸葛亮是何等精明的人物,深知他这位哥哥才能一般,却受到孙权如此厚待,只怕孙权别有用意,摆明了是在利用诸葛瑾牵制诸葛亮。因此诸葛亮与孙权某种程度上心照不宣,为了保全他这位兄长的身家富贵和家族利益,才会对东吴一味妥协,终身不肯东向发一矢,也就毫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