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富察·景寿:咸丰帝顾命八大臣之一,后来结局如何?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景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咸丰十年(1860年)八月,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进逼北京。由天津大沽退守通州的清军在僧格林沁的率领下,在八里桥不敌英法联军,京城的最后一道防线被突破。

  咸丰十年九月底,咸丰帝携后妃及户部尚书肃顺等八大臣仓皇出逃热河,对外宣称“木兰秋狝”,就是去木兰围场打猎去了。而京城的乱摊子,咸丰帝则交给了他的六弟恭亲王奕訢收拾。

  咸丰帝本来就体弱多病,到热河后更纵情声色,不到半年身子骨就垮了。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日,病重的咸丰帝在寝宫烟波致爽殿立下遗诏,对后事作出安排:

  立皇长子载淳为太子,并派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领侍卫内大臣景寿、户部尚书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八人为辅政大臣,“赞襄一切政务”。

  在这八位顾命大臣中,载垣是第一代怡亲王胤祥的五世孙,袭爵;端华和其弟肃顺是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后人。所以这三人是皇室宗亲的代表,而景寿是外戚,其余四人则为军机大臣。可以说,咸丰帝挑选的八大臣顾及了各方的利益。

  七月十七日,咸丰帝为防顾命大臣专权,又将“御赏”、“同道堂”两枚印章分别交与慈安与慈禧保管,顾命大臣的拟旨必须同时盖有这两章才能生效。

  咸丰帝的初衷是很好,顾命大臣的权力很大,但有两宫皇太后的制约,不致擅权;两宫皇太后在实力强大的顾命大臣面前,也不能专权。

  但是,由于咸丰帝忌惮恭亲王奕訢的能力,将其排斥在顾命大臣之外。而敦亲王奕誴、醇郡王奕譞等咸丰帝的亲兄弟均被排斥在权力中心之外。

  所以,在咸丰帝死后,以慈禧为首的帝后派与以奕訢为首的宗室势力联手,在留京的大学士桂良、周祖培及军机大臣文祥的支持下,发动辛酉政变,将护送两宫皇太后和嗣皇帝载淳先行回京的载垣、端华等人削爵革职,交宗人府处理。

  而负责护送咸丰皇帝梓宫的肃顺在行至密云时,也被睿亲王仁寿和醇郡王奕譞深夜缉拿,连夜押解回京,交由宗人府议罪。

  至此,顾命八大臣悉数被解职,八大臣之中的核心人物载垣、端华、肃顺被削夺爵位,投入狱中。咸丰皇帝临终前设计的辅政制度功亏一篑,政局完全由慈禧与恭亲王奕訢掌控。

  恭亲王奕訢在京联络反顾命大臣势力,为慈禧夺权立下了头功。

  政变后,作为对奕訢的回报,奕訢得到了领班军机的权力,并加授议政王。

  在议政王奕訢的主持下,咸丰十一年十月初,朝廷各部等会同宗人府对顾命八大臣做出处置:

  载垣、端华和肃顺是八大臣中的首脑人物,其三人拟凌迟处死;

  景寿、穆荫等五人系“从犯”,拟革职,流放新疆。

  这个处置意见上报给两宫皇太后后,两宫皇太后本着“议亲议贵”的制度,即皇亲国戚、三品以上和一品爵位的大员可依法减轻处罚的制度,又“加恩”于载垣、端华、肃顺三人,对三人减轻处罚:

  赐载垣、端华于狱中自尽,由肃亲王华丰、刑部尚书绵森传旨;

  肃顺因“悖逆狂谬”,令斩立决,由睿亲王仁寿、刑部右侍郎载龄监刑。

  其余五位顾命大臣处罚分别为:

  御前大臣景寿虽被革职,但保留了爵位和额驸品级,也没有被流放;

  穆荫被解除兵部尚书职,流放军台;

  匡源去职吏部左侍郎,免其流放;

  杜翰解职礼部右侍郎,免其流放;

  焦佑瀛去职太仆寺卿,免其流放。

  顾命八大臣中,载垣、端华、肃顺丢了脑袋,其余四人要么被革职,要么被革职流放。唯独御前大臣景寿,虽被革职,但依然保留了爵位,是八大臣之中,处罚最轻的一个,这又是为何呢?

  在顾命八大臣之中,景寿可以说是身份最为尊贵的皇亲国戚。

  景寿在道光二十五年,尚道光帝六女寿恩固伦公主,成为额附。

  寿恩固伦公主的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孝静成皇后也是恭亲王奕訢的生母,还是咸丰皇帝的养母。

  寿恩固伦公主年长咸丰皇帝一岁,年长奕訢三岁,所以景寿是咸丰皇帝和奕訢的姐夫。

  景寿生性老实谨慎,所以很得咸丰皇帝的信任,把他列入顾命大臣之列。

  景寿在八大臣之中并不是中坚力量,只是“从大流”,并末招致慈禧的忌恨。再者,景寿的身份特殊,属“议亲”加恩之列,所以被处罚得最轻。

  由于景寿非常低调谨慎,易于被慈禧控制,景寿在被革职不到四个月之后,很快出任了蒙古都统。一个月之后又官复原职授御前大臣。

  一年后,景寿再被重用出任领侍卫内大臣,并在同治十三年,掌管神机营事务。

  值得一提的是,慈禧最喜爱的养女荣寿固伦公主,也就是恭亲王奕訢的长女,后来还被慈禧指婚嫁给了景寿的儿子志端。只不过,婚后五年,志端早逝,十七岁的荣寿公主从此成了寡妇。

  景寿在被革职四个月之后,很快复出,并不断受到慈禧的重用。复出速度之快,也令人怀疑当初对景寿的处罚只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

  所以,慈禧对有“污点”的景寿大为重用,也不禁令人生疑。有人甚至认为景寿早早充当了慈禧的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