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刘备借走曹操五万兵马,他们最后去了哪里

  对曹操军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刘备能顺利带走曹操的五万兵马,关键因素还是在于兵符,古代的皇帝为了能更好的控制军队,而不让军队沦为某个武将的私人军队,于是乎就发明了兵符,刘备当时是受到朝廷的指派,然后再领兵准备去剿灭袁术的,而这个命令也是经过曹操同意的。

  对于这五万士兵来说,见兵符就等同于见到了曹操,有谁敢不听从指令,况且这些士兵也不知道刘备准备背叛曹操,就连曹操自己都不知道刘备是想趁机脱身。

  兵符的重要性

  兵符本来是皇帝发明出来便于自己掌控军队的,但是由于古代的信息闭塞,又不像现代社会一样,有着各种媒体的传播渠道,有的人可能就算是在皇宫当差,都不一定能具体认识皇帝是哪一个人,这个时候就只能通过特定的事物去辨别人物或指令了。

  对于一支几万人的军队来说更是如此,曹操的这五万人的军队里面,可能除了几个大一点的军官外,其他的人也不会知道上层的权力斗争,所以他们只能听从兵符的指令。

  刘备是如何控制住这五万军队的

  大家都知道刘备能带走这五万军队的原因还是在于他得到了汉献帝的支持,正好又有袁术谋反这个机会让刘备有借口脱身。

  刘备就是打着为朝廷平叛的旗帜领兵出征的,而曹操在名义上又是汉朝的丞相,刘备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控制这支军队了。

  而刘备领兵出征后也确实是奔着袁术去的,这也就抵消了底层士兵对刘备使命的质疑,刘备在行军的途中又找了个理由把曹操派来名义上是监军,实则上是监视自己的朱灵、路昭二人给打发回去了,没有了这两个人,刘备就算彻底的掌控了这支军队了,在没有其他将领制衡的情况下,这些士兵只能听从刘备发出来的指令,况且刘备身边还有关羽和张飞二人,以张飞的暴脾气,哪个敢违抗将令,那还不得当场被张飞给教训啊!

  出来借的终究是要还的

  刘备在成功击杀袁术后,照理说他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他应该要带着袁术的人头和这五万军队回去复命了,如果刘备不回去的话估计手下的士兵也要开始质疑了。

  刘备好不容易逃出曹操的手掌心,回去是绝对不可能再回去的了,但是他当时能去的地方也只有徐州,第一是徐州有根基,当年陶谦将徐州让给刘备后,刘备把徐州治理的非常好,因为刘备的仁政,也让徐州的百姓都非常依附刘备。

  当时镇守徐州的是曹操手下的大将车胄,于是刘备就带着这支军队北上去徐州了,刘备去徐州的时候,他手下的士兵也不知道刘备是想背叛曹操,就连车胄都不知道刘备是来要自己的命的,车胄还主动开城迎接刘备的到来。

  谁知道刘备等人骗开徐州城门后,关羽、张飞二人直接就将车胄斩杀了,车胄一死,徐州城顿时是群龙位无首了,而徐州城内的士兵根本毫无防备,一看到主将被杀,而刘备还带着这么多兵马,他们也不知道到底是车胄谋反,然后曹操派刘备来除掉车胄的,还是刘备谋反杀害了车胄。

  而刘备带领的五万大军对于这突然发生的一幕,可能也并不了解发生了什么,他们也只能服从刘备的指挥,毕竟在不知道具体情况的时候,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刘备靠着骗、瞒、诈夺回了徐州城,刘备重新获得对徐州城的掌控后,之前陶谦留下来的班底肯定是从心底服从刘备的,然刘备又得到了当地豪绅的支持,像糜竺、糜芳、陈珪、陈登等人作为徐州有名望的大族,都给了刘备很大的支持。

  刘备在得到这些人的支持后,又重新募集了大量的士兵,这个时候那五万兵马就算已经知道刘备背叛了曹操,但是他们也做不了什么。

  第一是他们没有一个灵魂人物能指挥这五万人,只要没有人把他们同时联络起来,那他们就无法单独去反抗刘备,况且刘备现在又拥有了大量支持自己的徐州兵马。

  第二就是刘备在夺回徐州后,肯定会在各支军队中立即插入大量忠于自己的人,这样就加强了对这支军队的控制,几乎就将这支军队转变成为了自己的军队。

  但是刘备再次控制徐州的好景不长,曹操在得知刘备带领这五万军队杀害车胄又重新夺回徐州后,气得肝肠寸断,恨不得吃刘备的肉来解恨。

  曹操随即就亲自率领大军来讨伐刘备了,面对曹操的讨伐,刘备几乎是毫无招架之力,很快就被再次击败了。

  刘备再次败给曹操的原因无非在于,第一:刘备用来抵御曹操的主力军,就是曹操的军队,这五万军队必定不会真心实意为刘备卖命,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再次反水,还有甚着还会在刘备这边充作曹操的细作。

  第二点:刘备新训练的士兵还没有实战经验,可能都还没有训练完毕就要上战场御敌了,这样的军队怎么抵挡得住久经战场的曹操的军队。

  第三点就是徐州城本身就经历过曹操讨伐陶谦、吕布夺取徐州、曹操攻徐州的战役,这对徐州的城墙和当城的人口都是很大的损害。

  最后结论

  就天时地利人和来说都是不利于刘备的,刘备靠骗来的这五万军队,终究还是没能成就自己的大业,而这五万精兵在曹操再次打夺回徐州后,又回到了曹操的手里,就连刘备的夫人和二弟关羽都落入了曹操的手中,对刘备来说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