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才华横溢,为何一直名落孙山?他担任过什么官职吗?
罗隐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公元878年,长安道德街头人头攒动,因今日是科举放榜的日子。
一大群举子围在榜单前,一列一列细细地找着自己的名字。人群中不时爆发出一声欢呼,这是考中了的;也有懊恼叹息声,这是没考中的。
只有一个举子与旁人不同,他表情淡然地拨开人群走出去,好似无悲无喜,让人看不出是中了还是没中,仿佛他不是今年的考生只是一个看热闹的路人一样。
没有人知道,他不是淡然而是麻木,他努力维持的平静下是对又一次落榜的麻木。从少年意气到年近天命,二十年里他考了十次,每一次都以名落孙山告终。
这人就是今天的主人公罗隐。
01
今天不过是失败的次数多了一次罢了,又有什么特别的呢?这么多年,早已习惯了。他一直在心底告诉自己没关系的,落第而已,明年再考就是了。《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可是这次他无法说服自己了,他用二十年去做一件事情却只得到一场空。十次的失败令他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他回忆起年少的时光,那些肯定的目光、艳羡的眼神全都恍若隔世了。
他快要忘了,自己也曾意气风发。
02
公元833年,罗隐生于杭州,其祖父曾经做过县令。但罗隐幼年丧父,早年刻苦读书,过得非常辛苦。
罗隐天资聪颖,早慧能文,少时博览群书博古通今,自称“弱冠负文翰”。那时的他文名远播,在当地极为有名,有很多人来向他求诗。
罗隐曾为中了进士的朋友写诗庆贺,朋友的父亲知道后高兴坏了,称罗隐赠诗比儿子及第更让他高兴。由此足以见得罗隐的才华和声望之高。
公元859年,罗隐进京赶考。所有人都以为他此次必中无疑,连他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结果令所有人大失所望,更令人惊讶的是此后他连考七年全都一无所获。
对于罗隐这样的大才子来说,一次不中是运气问题,七次不中就有些问题了。这很可能跟晚唐腐朽衰弊的官场氛围、罗隐的长相以及罗隐的创作风格有关。
晚唐官员有“八入”,用钱买官、媚道求进、改伪为真都是入朝为官的方式,留给真正有才学者的名额就变少了。
唐朝科举选拔人才对外貌是有一定要求的,罗隐长得不好看,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劣势。
况且罗隐的诗文多针砭时弊讽刺时局。唐僖宗为躲避黄巢起义逃去四川时罗隐写了《帝幸蜀》:
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03
据说罗隐早年与一个叫云英的女子相识,一个是有大好前途的才子,一个是朱颜绿鬓的妓女,普普通通的一场萍水相逢很快就被二人抛诸脑后。
871年,罗隐与云英重逢。云英笑问罗隐“罗秀才尚未脱白”,罗秀才你怎么还没考中呢?罗隐无奈一笑,“你也还没嫁人呀”,于是作《赠妓云英》答道: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公元875年,黄巢起义爆发。879年,长江以北被起义军占据,罗隐与几个朋友一起隐居在九华山。
大唐政治昏暗,苟延残喘,罗隐对科举再也不抱期望。但他没有放弃兼济天下一展才华的理想,即使走到穷途也要找到新的出路。《下第作》:
年年模样一般般,何似东归把钓竿。岩谷谩劳思雨露,彩云终是逐鹓鸾。尘迷魏阙身应老,水到吴门叶欲残。至竟穷途也须达,不能长与世人看。
887年,罗隐投奔了吴越王钱镠,任钱塘县令。
钱镠能欣赏罗隐的才能,给了他施展的空间,罗隐很感激他的知遇之恩,写了《暇日投钱尚父》赠给钱镠:
牛斗星边女宿间,栋梁虚敞丽江关。望高汉相东西阁,名重淮王大小山。醴设斗倾金凿落,马归争撼玉连环。自惭麋鹿无能事,未报深恩鬓已斑。
04
然而罗隐虽为钱镠所用却非重用,他只是作为一个文臣在吴越行使着自己的职权,这与他的内心设想是有很大出入的。他渴望放手一搏的机会,却只能囿于方寸之间,无法建立大的功业。
他兢兢业业为治下百姓造福的时候,心心念念的任是整个大唐的百姓。空有才华而无法完全施展的痛苦伴随了罗隐一生,怀才不遇是他此生最大的痛苦。他活了一世,也憋屈了一世。
907年唐朝灭亡,罗隐前半生的坚持随着大唐的倾颓烟消云散,故国不再,唯有空叹。
910年,罗隐于任上去世,终年七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