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皮日休的一生面临了什么困境?相貌为他带来了哪些困扰?

  皮日休,字袭美,号逸少,是晚唐时期诗人、文学家。他曾在襄阳鹿门山居住过一段时间,号鹿门子。他的诗作大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皮日休的故事。

  皮日休从小就非常聪明,在诗歌、散文以及辞赋上都有出色的表现,因此二十多岁时就已经很有名气。

  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年),皮日休进京参加进士考试,却没有考中。时年32岁的皮日休是被州官推荐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的。皮日休的诗文非常出色,所以他在长安才住了十来天,文名就传遍了全城。但他为人耿介,不会阿谀奉承,那些达官权贵看他并不顺眼,没有人推荐他,因而考试落第。皮日休只得黯然离开京城,他退居到寿州(今安徽寿县),把自己所作的诗文编了一部集子——《皮子文薮》。

  咸通八年(867年),他重整旗鼓,再次参加科举,终于进士及第。在这次考试中,皮日休是以最后一名被录取的,不是因为他的诗文不如其他人,而是因为他长得丑。

  据孙光宪的《北梦琐言》记载,这一回的主考官是礼部侍郎郑愚,他本来是比较欣赏皮日休的诗文的,所以就在没有发榜时,派人把皮日休请到了自己府衙里。他原以为诗文如此出众的人,长得也应该眉清目秀。谁知一见之下,大失所望:皮日休的左眼角下塌,远远看去,就像只有一只眼睛。一见面,郑愚就说了这样一句话:“子之才学甚富,如一目何?”意思是说,你的才学很好,可惜只有一只眼睛!皮日休对郑愚的以貌取人很反感,就回了一句:“侍郎不可以一目废二目。”意思是说,侍郎大人可千万不能因为我这一只眼睛,而使您原本长有两只眼睛的人也丧失了眼力啊!结果这句话惹得郑愚很不高兴,就把皮日休从较高的名次降到了最后一名。

  虽然科举得中,但皮日休的心情还是非常复杂的,他写了一首名为《登第后寒食杏园有宴,因寄录事宋垂文同年》的诗,在进士及第的兴奋中满含着一股自伤贫寒的辛酸:

  雨洗清明万象鲜,满城车马簇红筵。

  恩荣虽得陪高会,科禁惟忧犯列仙。

  当醉不知开火日,正贫那似看花年。

  纵来恐被青娥笑,未纳春风一宴钱。

  此后,皮日休曾在苏州刺史崔璞幕下做郡从事,后来入京担任著作佐郎、太常博士等职位,乾符二年(875)又出为毗陵副使。

  皮日休是有意“兼济天下”的,但是,唐王朝到了这个时候,已是日薄西山,朝廷腐朽,兵匪横行,他的一腔热血根本无处施展。《唐才子传》里记述“时值末年,虎狼放纵,百姓手足无措,上下所行,皆大乱之道,(皮日休)遂作《鹿门隐书》六十篇,多切讥谬政。”皮日休心中的悲愤只能写在诗文之中,他说:“古之杀人也怒,今之杀人也笑。”“古之置吏也将以逐盗,今之置吏也将以为盗。”

  后来,黄巢起义爆发,有人说他参加了起义军。对于他的最后结局,历来有不同的说法。

  孙光宪的《北梦琐言》、钱易的《南部新书》、辛文房的《唐才子传》等作品都说皮日休被黄巢杀害,陆游在《老学庵笔记》里说他在黄巢兵败后被唐王朝所杀,也有人说他后来到了浙江依附了钱镠(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铭》、陶岳《五代史补》),还有说他流寓江湖,死在了宿州,葬在了濉溪北岸(《宿州志》)。

  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认为他在黄巢起义军中时,黄巢怀疑他作诗讥讽自己,就杀害了他。《唐才子传》等作品里记载:

  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黄巢带兵攻入长安。唐朝皇帝仓皇出逃,黄巢在部将的拥立下称帝,他任命皮日休为翰林学士。为了得到百姓的拥戴,黄巢希望能有一个宣称自己是上天授意来主宰人间的谶语出现,他非常欣赏皮日休的文才,就让皮日休去写这个谶语。皮日休接受任务,就写了这样一首五言古诗:

  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

  欲知圣人名,果头三屈律。

  这是一个诗谜,是按照黄巢的姓名来写的。“田八二十一”,就是黄字;“果头三屈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