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揭秘:明朝潘季驯如何治理黄河的?

  揭秘:明朝潘季驯如何治理黄河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潘季驯(1521-1595),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槐溪村(今湖州常溪村)人。明朝最为著名的水利专家。然而绝大多数人对于这位伟大的水利专家的生平没有多少了解,下文我们就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交待。

  潘季驯雕像

  潘季驯出身自具有官宦背景的家庭。父亲名为潘夔,母亲是刑部尚书闵珪之女。潘季驯排行老四,之前还有三个兄长。据说潘季驯幼年聪颖,六七岁就能能写作诗文,在当地小有名气。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进士,自此走入仕途。最初在江西、广东做官,颇有政绩。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由大理寺左少卿进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开始了漫长的治黄生涯。

  潘季训一生四次治理黄河。1566年,潘季训以接浚留城旧河成功,加右副都御史,不久因丁忧去职。隆庆四年(1570年)河决邳州、睢宁,再任总河,次年报河工成。但不久因为有运输船只发生事故,遭到弹劾被罢官。万历四年(1577年)夏再起官,巡抚江西。次年召为刑部右侍郎。万历六年(1579年)夏,以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总理河漕,九月兴两河大工,次年工竣,黄河下游得数年无恙。万历八年(1581年)春,加太子太保,进工部尚书,九月迁南京兵部尚书。万历十一年(1584年)正月,改刑部尚书。

  潘季训巡河

  张居正身后被抄家,长子张敬修自缢死,全家饿死十余口。潘季驯为张居正家人求情,却惹怒万历帝,因此落职为民。朝廷中有官员为他感到惋惜。万历十六年(1589年)黄河大患,在朝中官员的保荐下,潘季训复官右都御史,总督河道,万历十九年(1592年)冬,加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次年,以病辞休。归后三年卒,葬于今湖州八里店镇三墩村曹家墩。潘季训著作有《宸断大工录》、《两河管见》、《河防一览》等,是我们研究古代治河及水利史的珍贵材料,其中不少经验与技术至今仍有利用和借鉴意义。

  明万历18年河防一览

  潘季驯多次治河,绝非一时侥幸。这多赖他对此多年的经验与研究。潘季训主张综合治理黄河下游,他利用相互联动的思维,认为黄河运河相通,治理黄河等于保护运河。另外,黄河又与淮河相汇,治淮、治黄密不可分。潘季训深知黄河挟带大量泥沙,有“急则沙随水流,缓则水漫沙停”的特点,因此要使水流湍急,必须“束水攻沙”。他主持修筑具有缕堤、遥堤、格堤的堤防,构筑了完整的防洪治河体系。正是由于潘季训正确的理论认识与实践指导,黄、淮、运河保持了多年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