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养老金,官员辞官之后主要靠什么生活呢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官员辞官之后生活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中国古代是一个很长的时间跨度,就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到清朝溥仪逊位也有两千多年。中间更是跨越了很多朝代,每一个朝代的官场生态都不一样,比如在清朝,动不动就辞官的,纵横估计他离掉脑袋就不远了!因为清朝是到六十岁才允许退休,即使是到了六十岁,也要向朝廷上书,请辞,说一些当今皇上圣明,千古一帝,然而自己岁数大了,身体也不太好,想要回家享受天伦之乐。古代官员经常辞官回乡,是靠什么生活的呢?看完就知道了!
士农工商,可见官员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当官是所有人的梦想,是一个奋斗目标。官员辞官归乡也肯定不是说走就能走,有的是为父母守孝,有的是厌倦官场怀才不遇。古代官员在辞官之后,是没有退休金的,除非皇帝专门下诏特别优待,才会有退休金的发放,辞官之后生活来源就很是不同,生活差异也很大。一旦辞官就丧失一大半收入,谁和钱有仇,怎会轻易辞官?
在古代,大多数辞官的人都是在朝做官多年的官员。通过多年的当官,这些人积累了大量的土地和财富,即使他们退休了,他们也是一个富有的地主,而不会生活拮据。其中一部分是官二代,不愁吃穿,陶渊明的家世很好,李白的父亲和包拯的父亲都做过官,都有财产,不用担心生活。也有一些人辞官回乡是年纪大了,到了该退的时候了,为了表示对他们的尊敬,皇帝会赏赐他们一些礼物,当地的商人也会孝敬他们。
还有的官员辞官还保留待遇,如朱熹就享有有待遇不管事的“奉祠”之位。还有些官员本就是官宦或大地主家庭出生,家境丰足,比如“划粥断齑”的范仲淹,其亲生父亲是节度掌书记,继父是县令,还有司马光,退隐写书,还有能力为邵雍建园子,可见资产丰厚。少部分官员比较清贫些,田产不多,读书农耕,但仍可以恬淡悠哉度日,相对于乡里农夫之类,有地位有知识,还是好多了。
五柳先生陶渊明官还不怎么大,回到乡下归隐田园多潇洒。你想知道人家是怎么过的,有诗为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林,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说到这里,其实古代官员根本也不是靠当官的俸禄吃饭,朝廷发的俸禄只是一小部分,很多时候犯点错误,还给罚俸半年,大多数的收入,都是来源于“灰色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