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春秋时期疆域在今驻马店市一带的诸侯国都有哪些?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元年)。这是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据说是由于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纪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在春秋时期,众多小国相继告别了历史的大舞台,这才有了后面的战国七雄。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道国、柏国、江国,就是在春秋时期被楚国消灭的。

  当然,除了都是被楚国消灭,对于道国、柏国、江国这三个小国,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位于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一带。换而言之,这三个小国在地理位置上是比较邻近,甚至可以说是唇齿相依了。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这三个小国。

  一、道国(位于今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一带)

  首先,根据《左传》等史料的记载,道国为周朝分封的姬姓诸侯国,故地在今河南确山县北10

  公里处的道城。周武王姬发建立西周后,为了控制原先商朝的大片疆域,将众多宗室分封到各个地区。因此,对于周朝的诸侯国来说,当然要数姬姓诸侯国最多了,比如鲁国、卫国、郑国、燕国、蔡国、吴国等诸侯国,都是姬姓诸侯国。

  到了春秋初期,因为楚国向中原地区扩张,所以,道国为了自保,选择依附于齐国。但是,在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发生了内乱,可谓自顾不暇了。于是,趁着这一机会,楚国向中原地区扩张,控制了淮汝之间的地区,并消灭了道国。

  后来,楚国曾一度将道国迁到荆地,到楚平王这位君主在位时,道国又迁回原来的疆域,并复国。但是,道国最终为楚国所兼并,后来道国的百姓,就用原国号为姓氏,称道氏。现在,今江苏省的镇江市、扬州市高邮市、盐城市东台县,云南省的曲靖市会泽县、昭通市,广东省的深圳市,甘肃省的庆阳市,湖南省的常德市等地,均有道姓分布。

  二、柏国(位于今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一带)

  柏国,也叫柏子国。开国君王是黄帝的臣子柏高。到了西周时期,柏国获得了周王室的册封,爵位为子爵。西周时,柏国君主曾担任周王室的太仆。

  对此,在笔者看来,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子爵自然是一个相对较低的爵位了。比如楚国受封之初,也是子爵,在《左传》等史料中,楚国的君主,往往被称之为“楚子”。因为对自身的爵位不满,所以,到了春秋初期,楚国不仅向中原地区扩张,更是僭越称王,试图和周王室分庭抗礼。

  在楚国君主称王之后,位于今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一带的柏国,最终被楚国吞并。柏国灭亡后,后人便以国号作为姓氏,这是柏姓的重要起源。如今,柏姓这个姓氏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山东、安徽等省份居多。

  三、江国(位于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一带)

  江国为殷商到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对于江国来说,国名又作“鸿国”、“邛国”,古读“gāng”音。这个诸侯国以“鸿鸟”作为图腾。

  根据《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等史料的记载,江元仲,名恩成,字元仲,为伯益之三子,侍夏帝启为大理(主掌刑名之官),公元前1101年受封于江邑,并建立了江国。进入到周朝时期,江国的都城则位于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东南、淮水北岸1公里。这里发现有江国故城,平面长方形面积约17.5万平方米,时代为东周至汉代。

  春秋中期的35年间,江国采取联姻、会盟的方式,先依附于楚国,以图复兴。后来,江国又联合齐国、宋国讨伐楚国,以此自保。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在春秋时期,江国因为位于楚国、齐国、宋国、晋国等大国之间,又常受淮河水患侵扰,一直没能发展起来。

  到了公元前624年,楚穆王出兵进攻江国。对此,晋国自然不愿意楚国壮大起来,于是,晋国出兵为江国解围;次年,楚国再次出兵,江国势孤力弱,晋国的援军不继,这导致江国最终被楚国消灭。

  根据《史记》、《左传》等史料的记载,江国后被楚国所灭后,一部分江国百姓被楚国强迁于楚国内地的江亭,今湖北江陵南的江北,成为楚国的臣民;一部分江国人来到了陈国,今河南淮阳地区,后由淮阳为中心向四方散迁,其中一支向东北方迁移到齐鲁大地。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江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