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仅存在200余年的辽国,他们的后裔去了哪里?
在宋朝时期,中华大地上同时存在了几个国家,像西夏、金国及辽国等。其中当时的辽国势力不容小觑,在其全盛时期,其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一带,总面积达450万平方公里,当时的北宋仅有320万平方公里。
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公元947年,辽太宗又率军南下中原,灭五代后晋,然后改国号为“辽”,1066年的时候,又改为“大辽”。
在辽国建立后,创造契丹文字,还融合了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极大了促进了各方面的发展。因其军事力量与影响力覆盖西域地区,一些中亚、西亚及东欧地区的语言用契丹代指中国,之后的马可波罗游记之中的中国,也是以“契丹”代替的。
公元1125年,辽国被金国所灭。辽政权灭亡后,耶律大石就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在那里建立西辽,1218年被蒙古汗国所灭,前后共存在200多年。那么辽国灭亡后,契丹族的后裔去了哪里呢?据记载,有一下三种可能。
一、与其他民族融合
辽国灭亡后,不少契丹族的人们还是居住在本地,先后被金国和蒙古国统治。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
二、成为伊斯兰信徒
当时居于漠北的契丹人,在“西辽”的灭亡之后,就逐渐迁徙到克尔曼地区,也就是伊斯兰人的聚集地,在这里定居了下来,慢慢就成了伊斯兰信徒。
三、分散到各地
有些不堪忍受金国和蒙古统治的契丹人,就带着家人四处求生。就这样,一部分契丹人就分别流落到不同的地方,并最终与当地人结合,在此繁衍生息。
据说,现在生活在大兴安岭地区的达斡尔人,就是契丹族的后裔,不知道是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