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荆州的地理位置有多重要?最适合镇守的人是谁?
一部三国史,半部荆州史,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三国时期,对于魏蜀吴三国来说,魏国南下要夺荆州,东吴和蜀汉为了保证战略主动同样要夺荆州,荆州可谓是必争之地。虽说关羽丢荆州使得蜀汉损失惨重,但除了关羽自身问题之外,荆州的重要战略地位,也是其他两国不愿蜀汉轻易将其据为己有的主要原因。除非蜀汉有足够的实力,否则换谁来荆州都很难守住。
荆州重要的战略地位,导致其成为必争之地
要说到荆州的重要性,下图可以说是一目了然,淡红色区域代表荆州,黑色箭头代表曹魏南下可选的路线,红色箭头代表蜀汉东出的路线,淡蓝色箭头则代表了荆州对东吴腹地的威胁。
1、对于曹魏来说。因大别山的存在,又因蜀地道路过于难行,历来北朝南下,无非三条路可选(如下图)。一是长江中游的荆襄地区,从南阳盆地至江汉平原,然后便可向东、向南随意发展;二是沿太行山北麓向东,经淮西地区攻占合肥。三是从苏北平原经“扬州-镇江”一线渡江。因曹魏水军战力实在不敢恭维,因此长江中下游渡江作战方案基本可以忽略,故而曹操对荆襄地区可谓势在必得。
2、对于蜀汉来说。因益州地处四川盆地,想要获得主动权,就必须占领荆州地区,从而以荆州为桥头堡,一来可以从汉中、荆襄地区两路北伐;二来可以从荆州顺江而下威胁东吴腹地。而一旦荆州丢失,将会因地势问题(下图红色区域)而被牢牢锁死在四川盆地,想要谋取天下就只能通过北伐,从汉中地区进入关中地区。
3、对于东吴来说。因东吴地处长江以南,且重要城市几乎全在长江沿线(如下图),想要守住基业,长江天险可以说是唯一的屏障。而一旦荆州落入他人之手,敌人便可顺江而下直接威胁东吴腹地。在蜀汉拥有荆州、益州两地之后,已经具备了对东吴形成毁灭性打击的能力,虽然双方是结盟关系,但将性命交付在对方手中,显然不是明智之选。
正是由于荆州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使得自赤壁之战以来,魏蜀吴三方围绕荆州归属的问题,不断展开血腥争夺。
赤壁之战以来,围绕荆州归属的争夺持续不断
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于建安十三年(2018年)开始将战略重心转向南方,最终引发了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以曹操的战败而告终,荆州就此一分为三,魏蜀吴三方各占一部分,就此拉开了荆州争夺战的序幕。
建安十三年(208年),正因荆州的重要战略地位,曹操在败退之际还是命曹仁牢牢将南阳郡掌握在了手中,意图以此作为再次南下的桥头堡。而正是由于曹操这个威胁的存在,孙权最终同意了刘备“借南郡”的请求,于是刘备终于拥有了一片根基之地,而东吴则趁着将刘备推到对抗曹操最前沿的时机,趁机出兵交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魏终于从赤壁之战的阴影中恢复了过来,在南下无望的情况下,曹操开始将战略重心转向西北。而刘备则在稳定了荆州根基的情况下,以荆州为跳板开始进兵益州。而在失去了曹操这个威胁的情况下,东吴和蜀汉因为荆州的归属问题,联盟开始出现裂痕。
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西进夺取益州,孙权眼看刘备做大,于是便以诸葛瑾为使,向刘备讨还南郡,因南郡乃是连接益州和荆州的关键,刘备自然不会答应。盛怒下的孙权以吕蒙为将,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则起兵五万赴公安,关羽屯兵三万于益阳与鲁肃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见刘备已经取得益州,为了遏制其继续向北发展,并进一步威胁益州地区,曹操率十万大军亲征汉中张鲁,张鲁于同年十一月降曹,曹操逐占据汉中之地。刘备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只得与孙权议和,双方以平分荆州,史称“湘水划界”。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率兵进攻汉中,一番鏖战之后,成功将曹操逼出汉中。而就在曹操退出汉中之际,关羽便从荆州向襄樊一线发动了进攻,水淹七军之后于禁被擒、庞德被斩,一时间中原大震,曹操急忙令徐晃领兵前去救援,曹操自己更是从关中赶回洛阳,亲自指挥救援樊城。而孙权则瞅准时机,趁着刘备刚刚结束关中争夺,根本无力东顾的机会,从背后偷袭关羽,导致关羽败走麦城,荆州落入东吴手中。
章武二年(222年)春,从关中之战和丢失荆州中恢复过来的刘备,为了重夺荆州,率水路大军进攻东吴。结果被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将军冯习、张南、傅肜、程畿等战死。而东吴由于受到曹丕来自北方的威胁,夺取荆州后便立即和蜀汉议和,双方重新恢复联盟关系。
至此,荆州争夺战宣告结束,荆州最终还是落到了东吴手中。而丢失荆州的蜀汉则又成为了三国之中最弱小的那一个,为了避免国力差距被持续拉大,诸葛亮只能通过一次次北伐谋取发展空间,可惜始终无效。
综上所述,鉴于荆州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曹魏和孙吴都不愿意轻易放手的情况下,除非蜀汉有足够的实力,否则根本守不住。仅仅一个汉中之战,便使刘备落入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窘境,可见即使拥有荆州、益州两地,蜀汉仍然是三国之中最弱的那一个。
我认为,在国力差距明显的情况下,面对其他两国的觊觎,不论是谁去守荆州,都很难守得住。当然,换一个人,或许不会像关羽败的那么惨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