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盐是什么地位?为何能成为最古老的垄断商品?
食盐是指来源不同的海盐、井盐、矿盐、湖盐、土盐等。在现实生活中它不光是无比重要的调味品,还起到了消炎杀菌清热解毒的作用。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不过,如今价格低廉、随处可见的食盐在古代却被历朝历代的朝廷所垄断,且严禁民间私造。那么,为何食盐会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垄断商品呢?
其实,食盐很早便出现在了中国人的餐桌上。传说当中,人文始祖黄帝麾下有一个叫做夙沙氏的大臣,他大致生活在今天山东潍坊寿光一带,曾经将海水收集后进行熬煮煎干,最终得到了早期的食盐。因为在制盐方面的开拓性贡献,夙沙氏被尊为盐业鼻祖、盐宗,而寿光如今也被称为中国盐都。
尽管夙沙氏“煮海为盐”的故事只是一个美好的传说,但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沿海地区的先民早在很久以前便已经开始通过海水制取能够补充身体所需元素、满足味觉需求的食盐了。另外,根据出土文物中的煎盐器具来看,我国制盐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千至三千年,也就是仰韶文化繁荣兴盛的时期。
不过,由于最早的食盐主要是通过海水制取,而古代交通条件十分落后,因此远在内陆的人们便难以将其获取。位于我国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古遗址中出土了许多“纵目”,也就是眼睛凸出的青铜面具,就被认为是在夸张表现当时蜀人因为山川隔绝吃不到食盐而导致眼球突出的特点。
不过,居于内陆的人们逐渐发现了一些地区的地下也含有盐矿,于是便由此发明了生产井盐的一系列方法。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在修建都江堰治理水患的同时,也尝试着在蜀地开凿盐井,制取食盐。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内陆地区开始从盐湖中提取食盐,也缓解了内陆缺盐的窘境。当然,盐真正在全国范围内成为物美价廉的调味品,还要等到制取技术和交通条件都相对成熟以后。
从上文的表述不难看出,食盐在古代光是制取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海盐、湖盐的制取要经过过滤、煎煮等步骤,而井盐的取得更是要经历凿井、汲卤、输卤、煎盐等一系列繁琐工序。制取好后,想要运送到缺盐地区还需要较高的运输成本,这就造成了古代食盐价格客观上居高不下,且被一些商贩恶意炒作,从中牟取暴利。
据《管子》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主张“唯官山海为可也”,也就是通过国家垄断食盐和铁矿行业来充实国库。在管仲的主导下,占据着东海之利的齐国很快通过盐铁专卖致富,但他这一极富远见的政策此后却并没有被其他政治家和国君重视,像汉朝初期便放开了对盐业的限制,导致沿海地带经营盐业的商人富可敌国。汉武帝时期,掌管财政大权的桑弘羊主张实施盐铁官营,缓解了因连年战争导致的国库空虚。
据《史记》记载,为了巩固铸铁和食盐的垄断,朝廷甚至出台了“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也就是私自铸铁和制盐者割去左脚趾、没收工具的规定。有了汉武帝的例子,此后历朝历代都意识到了垄断食盐的重要性,于是纷纷禁止民间制盐,将盐业的巨额利润尽数收入国库。
当然,国家垄断食盐所获取的利益并非全是交到国库,尽管没了私商的参与,但相关负责官员往往也能够从中得到巨大的好处。自古以来,负责盐政事务的盐铁转运使等官职都被认为是头等肥差。从这一现象也可以看出在封建体制中运行的盐业垄断有着自己固有的缺陷。
到了今天,我国每年的食盐产量完全能够满足需求,而且流通起来也十分便利,才会如此物美价廉。相比于现在,古代的食盐无论是制取成本还是运输成本都高上许多,而人们的需求又相当大,因此其中利润极高。对于历朝历代而言,食盐一来十分有利可图,二来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堪称战略储备资源,因此自然要牢牢把控。
另一方面,古代允许食盐私营时往往是盐商囤积巨额财富,而老百姓仍是被剥削的一方。因此,由国家出门垄断食盐制取、贩卖也能够起到打击奸商富豪、维护食盐供应、保障盐价稳定、按照需求进行一定程度调控的作用。综上所述,食盐在今天价格低廉,但在古代长久以来都是重要的资源,因此,国家将其列入垄断资源行列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