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北宋,揭秘北宋那些奇葩制度
许多人觉得在中国古代娶到公主是件好事,毕竟是攀龙附凤,和皇家结成亲戚关系。然而,历史上却并非如此!公主毕竟是皇帝女儿,和她们结婚并不完全是好事。比如唐朝时期,甚至没人愿意娶公主,导致不少公主被迫出家,常伴青灯古佛。在北宋时期,也有一项非常奇葩的制度,甚至饱受后世的诟病!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上称这种制度为“升行”制度,也就是说凡是娶公主为妻的男子,自动升一个辈分,“皆以祖为父,以父为兄”,也就是说,驸马在成婚后,管自己的祖父叫父亲,称父亲为兄长。无论是当时,还是在今天看来,这种制度都非常荒谬,有悖于人伦道德。那么这种“升行”制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驸马家的奇怪辈分
北宋第一位皇帝赵匡胤统治时期,还没有出现“升行”,宋太宗在位时,也没有搞出这项制度,问题出在宋真宗统治时期。咸平三年(1000年),由宋真宗做主,将四妹鲁国长公主下嫁给左卫将军柴宗庆。柴宗庆原来不叫这个名字,因为他父亲叫柴宗亮。不过由于柴宗庆娶公主为妻,所以升了一辈,“升其行为(柴)禹锡子”。其实,柴禹锡是柴宗庆的祖父。
三年后,宋真宗的五妹贤懿长公主出嫁,驸马名叫王贻永,出身名门。王驸马原名王克明,他的父亲名叫王贻正。从父子两人的名字就能看出,王贻永也是因为娶公主为妻,所以和父亲成为兄弟。像柴宗庆、王贻永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对此清朝学者阎若璩说道:“宋驸马尚主多易其名,使与父同行”。
二、宋真宗为何这么做?
这个问题到了北宋中期,宋英宗曾做出这样的解释,“国家旧制,士大夫之子有尚女者,皆升行以避舅姑之尊”。这里的“舅姑”并不是指舅舅、姑姑,而是指公婆,因为在中国古代,“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也就是说,驸马升行是为公主考虑,毕竟她是皇帝的女儿,升行后就不用向公婆行礼了。
不过这个说法有问题!以鲁国长公主为例,她在与柴宗庆成婚后,虽然不必向柴宗亮行礼,但依然要向柴宗庆的“父亲”柴禹锡行礼,“召禹锡归阙,令公主就第谒见,行舅姑礼,固辞不许。”因此,所谓的“以避舅姑之尊”,并不是宋真宗实行“升行”制度的根本原因,他有着不便说出的原因。
三、宋真宗的真实目的
其实这件事与宋太祖、宋太宗有关,他俩虽然是亲兄弟,但毕竟相差十二岁。在中国古代,普遍早婚,男子十三岁就可以成婚了,因此赵匡胤、赵光义虽然是平辈人,而他们的子女之间年龄相差的更大。比如说,宋太祖的长子赵德昭娶王溥之女为妻,而宋太宗的女儿却嫁给了王溥的孙子,也就是前面所说的王克明。
赵德昭与贤懿长公主至亲的堂兄妹,却因婚姻产生了辈分的差距。当时,北宋皇室普遍与功臣勋贵之家缔结婚约,如果不采取一项措施,那么将造成辈分的差别。在这种背景下,宋真宗就搞出了驸马升行制度。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制度渐渐就不需要了。宋英宗就想废掉,不过他在位时间很短,最终由宋神宗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