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铁岭之战爆发于何时?最后是什么结果?
铁岭之战是明末历史上一场荒诞的战役,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开铁之战,可以分为开原之战和铁岭之战两个战役。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六月,后金兵万骑从静安堡入,乘开原疏于防守之机,一举而下,明朝总兵马林战死,来自铁岭的援兵也被击败。后金从这里掠回的物资器械,运了三日犹未尽。在拿下开原之后,铁岭自然成为努尔哈赤的眼中钉和肉中刺了。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开原陷落,铁岭便成为了辽北的一座孤城,铁岭当时是一座卫城,是明朝在辽北仅次于开原的一座重要城堡,素有沈阳北门钥匙之称。在此背景下,明朝和后金(清朝)在铁岭一带再次展开了一场较量。那么,就铁岭之战来说,孰胜孰败呢?
一
首先,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攻占开原之后,铁岭便成为了辽北的一座孤城,铁岭当时是一座卫城,是明朝在辽北仅次于开原的一座重要城堡。所以,在明朝末期和清朝初期,铁岭素有沈阳北门钥匙之称,为兵家必争之地。对于明朝来说,在开原失守之后,明朝的一些大臣认为应该加强铁岭的守备力量,以此应对即将到来的后金大军。因为李成梁长期镇守明朝的辽东地区,在女真各部中具有较高的威望。因此,很多大臣推举李成梁的后人来镇守铁岭,以此抵抗努尔哈赤的八旗士兵。于是,明朝经略杨镐和巡抚周永春上书朝廷,将李成梁第三子李如桢调到了辽东。虽然说虎父无犬子,但是,凡事总有例外,比如赵奢就有纸上谈兵的赵括。
二
对于李成梁来说,其第三子李如桢,甚至连赵括都比不上,也即此人不仅没有实战经验,也没有什么兵法理论知识,可谓不学无术之徒,这也为铁岭之战的走向埋下了伏笔。在意识到李如桢的真实能力后,明朝将其调回沈阳,沈阳铁岭仅120百里,对于明朝的这一安排,已经降低了李如桢的难度,促使其只需要在后方做好支援就行了。但是,让明朝诸多大臣没有想到的是,李如桢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七月,在攻占开原之后,努尔哈赤率五万大军杀向了辽北最后一座城堡铁岭。在铁岭之战中,努尔哈赤拥有兵力上的优势,当然,明朝也拥有城池所构建的防御优势。
三
在后金大军包围铁岭城之后,铁岭卫的守将李克泰、俞成名立即将这一情况通知到了李如桢。对此,如果李如桢可以及时支援的话,无疑可以守城的明朝大军前后夹击,以此击败后金大军。但是,李如桢畏敌如虎,错失了这一战机。不久之后,努尔哈赤正式攻城,虽然喻成名、李克泰等明朝将士全力抵抗,但是,一方面因为八旗士兵占据兵力上的优势,另一方面,努尔哈赤提前在铁岭城内安插了奸细。等到明朝将士全力抵抗的时候,这些奸细趁机打开城门,帮助后金士兵成功攻破明朝的铁岭卫。在后金大军攻入铁岭卫后,喻成名、李克泰、吴贡卿等明朝将领相继战死沙场。
四
最后,根据《明史》、《清太祖实录》等史料的记载,在铁岭之战中,明朝士兵阵亡4000多人。比较有意思的是,等到战事基本上结束时,李如桢才姗姗来迟,到达了铁岭。对此,这位“名将之子”自然不敢和清太祖努尔哈赤争锋,于是在距城十五里处安下营寨观望。在努尔哈赤率兵迎敌后,李如桢吓得急忙撤军,可谓溃不成军,让铁岭之战草草收场。综上,在铁岭之战中,虽然明朝拥有喻成名、李克泰、吴贡卿等英勇的将士,但是,因为后方支援的不及时,最终没有成功守住铁岭卫,从而最终兵败如山倒。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后金(清朝)来说,在夺取开原、铁岭等城池之后,无疑拉近了自己取代明朝、入主中原的距离。虽然努尔哈赤最终没有能看到清朝大军入关的景象,但是,正是努尔哈赤的攻城略地,为清朝入关奠定了良好基础,所以其享有“清太祖”的庙号。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