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商鞅是如何一步一步“变”死自己,且被秦王施以“车裂”之刑的?

  商鞅是如何一步一步“变”死自己,且被秦王施以“车裂”之刑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商鞅是战国时期的一位政治家,其最大的贡献是在秦国实行的“变法”,史称“商鞅变法”。

  商鞅又名公孙鞅,乃是战国时期的卫国人,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卫鞅,为什么又叫商鞅呢?那是因为他在秦国时,被秦孝公封为“商君”,所以,又被称为商鞅。

  商鞅乃是法家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受到法家的思想影响,他胸怀大志,总想干出一番大事业。但是,其祖国卫国弱小,不得已来到魏国。经好友推荐,虽然见到了魏王,但魏王对商鞅的才能感到不以为然,并没有重用他。

  经过一番考虑,他又离开魏国,来到了在当时较弱的秦国,商鞅与秦孝公面谈三次,秦孝公见商鞅不仅谈吐非凡而且才气过人,就欣喜非常,有意重用于他。

  之后好几日连续召见商鞅,最后接纳商鞅的建议,在国内实行“变法”来图强。

  就发生了后面大家都知道的:公布新发,立木为信的典故。

  商鞅变法确实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史书载曰:“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奖不思近亲,以致,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实则“商鞅变法”为秦国以后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商鞅又是怎样一步一步把自己推向死亡的呢?

  其实,商鞅在变法之中遇到的阻力非常大,商鞅皆采取暴力手段,来镇压,包括贵族也一样,没有特殊,当时的一个贵族子弟名叫张良,前去面见商鞅,希望他能够放弃”变法“,遵循祖制,劝他取消残酷的各种刑法,但被商鞅拒绝,最后,张良恼羞成怒,对商鞅说:“你变法不念王公贵族也就罢了,却连太子储君也不放过,全国上下你得罪的人太多了,现在是孝公在位,还能保你,孝公不在之时也是你末日!”

  商鞅又如何不知道他在秦国的处境?所以商鞅也很害怕,“故每出皆欲多之侍卫护之”

  终于,在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太子驷继位,是为秦惠文王,秦惠文王以前也受过商鞅变法的罪,所以一直怀恨在心,刚登王位没有几天,就着手定商鞅的罪,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面对秦惠文王的迫害,商鞅只能出逃,有一次在逃跑的路上,天色已晚,商鞅想要住店的时候,因为没有证明身份的凭证被店主拒绝并对他说:“商君有严明的法律,如果接纳证明不了身份的人,就要判刑的,我那有胆量让你住店啊!”

  商鞅一听,苦笑一声,没想到自己制定的律法也要害到自己的头上了。”作茧自缚“由此而来。

  商鞅没有办法,连夜逃往魏国,但到魏国之后,魏国的人却不愿意收留他,所以,就派人又把他送回到了秦国境内,此时的商鞅真是十分的无奈,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最后,商鞅召集了他在秦国的一些残余势力,做最后的垂死挣扎,但因为实力悬殊太大,被秦惠文王抓住。

  秦王为解心头之后,将商鞅的脑袋、双手、双脚分别拴在四匹马上,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其“五马分尸”。

  虽然商鞅以死,但其制定的法律因在秦国施行多年,渐渐以深入人心,所以“变法”并未因他死而止,而是继续发展。取得了成功。

  但我们不禁要考虑,商鞅变法为何会害死自己?笔者从客观角度来讲,其实是他自身的问题。

  第一点,商鞅生性狂傲,自尊自大,谁都不放在眼里,他依靠秦孝公赋予的权利进行兵力暴力压制,就如张良所说:不把储君放在眼里,孝公不在了商鞅也就不在了。

  第二点,商鞅的变法过为严苛,实行连带责任,一人犯法,连带无辜,这也就使百姓敢怒不敢言,失去了最基本的百姓基础,没有人民的支持,怎么推行呢?

  第三点,都说:法不外乎人情,但他却太过无情寡义,导致众叛亲离。

  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提出的变法,是全国上下都恐惧的严厉变法,大家都只做到了口服,而未心服,可能人们从自由到束缚,刚开始谁也受不了吧,总得有一个人来祭奠他们那份逝去的”自由“,所以,商鞅以此种屈辱的方式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