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九锡”有什么特殊含义?为何后世没人享有这个待遇?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在古代越是有权势的人对这方面越是看重,而历史上有一种至高无上的礼仪,名为加九锡。很多人可能对这个词并不陌生,但对它的了解却很少,那么这项礼仪有什么特殊之处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首先是加九锡里的这个锡字是通假字,通“赐”,因此读音上是读ci,而不是xi。而这里的九锡分别指的是: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鬯。为什么这项礼仪会有如此高的地位呢?因为这项礼仪在先秦之前,是只有天子才能享有的礼仪。如果某位大臣被加九锡,那么就意味着他享受了天子的待遇,这在尊卑分明的古代,所代表的意义自然非同寻常。
按照礼制上的规定,每一赐都有不同的意义。其德可行者赐车马,能安民者赐衣,民众多者赐朱户,能进善者赐以纳陛,能退恶者赐虎贲,能征不义者赐之弓矢,能诛有罪者赐斧钺,孝道备者赐秬(ju)鬯(chang)。当然这里的车马、衣服、弓箭等等都不是普通的物品,无一例外都是天子专用的那种,所以这里的每一赐都是有特殊的意义。
在悠久的历史中享受过这项礼仪的并不多,但是大部分享受这个礼仪的都是能权极一时的人物,并且很多都篡位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加锡的人,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齐桓公,当然齐桓公也只加了两锡。真正第一个加九锡的是汉朝的王莽,大家都知道,王莽后来篡汉建立了新朝。
王莽在篡位前,就鼓动长安的儒生集会,让他们要求为自己加九锡。本来就拥有摄政大权的王莽有了皇帝的待遇后,基本上就和皇帝没区别了,有了王莽开的这个坏头,之后很多想要篡位的权臣都开始走加九锡的这条路。三国时期的曹操、司马懿、司马昭,南北朝时期的石勒、朱荣、萧衍、高欢,隋唐的杨坚、李渊等等,这些人都被加过九锡,他们有的自己篡位成功,有的子孙篡位成功。
而在唐朝以后,除了五代十国时期,基本都是大一统的时代,虽然出现了很多权臣,但是由于制度的原因,大臣的权利相对分散,很少会出现能够加九锡的人物,并且这里的九锡在后来的朝代中也显得不合适了,当时的很多王宫大臣都可以有大批的侍卫了,不少富贵人家也可以用朱户,九锡也就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