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旅游景区吗?古人登山要不要买票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徐霞客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开始,到明朝灭亡前的崇祯十三年(1640年)为止,徐霞客身行万里半天下,足迹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国的山山水水,在21个省市地区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在交通条件极度落后的古代,徐霞客的行为无异于一件旷古烁今的壮举。
徐霞客之所以能完成这项壮举,有两大原因。首先是因为徐霞客本人的壮志雄心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其次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古代的旅游景区、风景名胜,几乎都没有收门票制度,大大减轻了徐霞客的出行成本,使得他能以最低代价周游全国成为可能。
众所周知,现代旅游景点,尤其是名声在外的著名景区,几乎清一色都会向游客收取门票。适度收取一定数额的门票,可以用于维护景区的正常运转和建设,本来无可厚非。但近年来随着各地旅游业的大热,很多景点门票一再水涨船高,从几十元涨到一百多,甚至有的从一百多涨到数百元,着实让人咂舌。
于是,很多人开始怀想古代的旅游,认为古代旅游景区清一色不收门票,想想都那么爽。实际上,这种想法并不符合事实。古代也有很多名胜景区,古人照样也很喜欢旅游,但由于千百年来一直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故此绝大部分景区都不收门票,确实也是事实。
但凡事无绝对,现实告诉我们,古代不收门票的现象虽然非常普遍,但也并未达到百分百不收门票的程度,有的地方门票照收不误。五岳之首的泰山,就是其中的一个另类。
泰山,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人称之为“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五岳之长”,“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自秦汉以来,泰山就一直是历代皇帝的封禅祭天之地,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康熙、乾隆等知名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封禅祭拜大典。
在历朝历代皇家贵族的推崇带动下,泰山也因此具有了一种其他景区不具备的神秘色彩,成为中原百姓心目中所谓的“神山”。在有生之年上泰山“朝圣拜神”,为家人和自己的一生祈求福报平安,成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心目中的理想。
另一个方面来说,泰山地处山东,地理位置优越,四周人烟稠密,交通便利,不像其他名山大川那样偏远难以抵达。种种因素汇集之下,使得泰山具有了其他名胜景区难以比拟的巨大客流量,成为古代一个极为罕见的长年保持稳定客源的景区。
古人比起现代人而言,并不缺乏商业头脑。早在宋朝开始,有人就开始围绕泰山开始了“创收”。《宋会要辑稿》记载,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泰山庙每岁四方之人所献物色,其后本处官吏取为月俸”,官府盯上了天下人布施在泰山的极为丰厚的香火钱,于是对其进行统一管理,由官府掌控。
到了明朝正德年间,泰山向四方游客收门票制度正式成形,只不过当时不叫“门票”,而叫“香税”,名异实同。明武宗正德十一年,山东镇守太监黎鉴奏请皇帝,正式开始向进入泰山的各地游客征收“香税”。《广德州志》记载,每个游客都必须向朝廷交纳一定数额的银钱购“票”,最初不足一钱银子,后来渐渐涨到一钱二分、一钱四分,到了清朝又涨到二钱,康熙年间甚至涨到五钱银子。游客只有花钱购“票”后才可以登山游览。
由此可见,所谓古代旅游景区不收门票之说,并不准确,泰山就是一个鲜明的反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