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长安米贵”的典故,说的是白居易少年时期的故事

  白居易少年时期有个“长安米贵”的典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我们都知道有一个“洛阳纸贵”的故事,说的是西晋文学家左思根据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出了一部文学巨著《三都赋》。

  《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受到人们的广泛好评,但由于当时还没有印刷术,人们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洛阳的纸张居然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一时间,全城纸价出现大幅度上升。

  在唐代,还有一个“长安米贵”的典故,说的是少年白居易的故事。

  专门记载中晚唐朝野逸闻趣事的《幽闲鼓吹》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白居易十六岁时,到长安应举。遵照当时的习俗,白居易带着自己的文稿向京城名士顾况拜访求教。

  顾况是当时名冠天下的学者,他工于诗画,又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是中唐新乐府诗歌运动的先驱。

  顾况看到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少年前来拜访自己,心里不禁有些轻视。

  顾况首先看到这位少年递来的文稿上写着“白居易”三字时,他对着眼前的少年,随口就说道:“长安米贵,居之不易!

  顾况虽然有点轻视少年的白居易,故意拿他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那就是说在大唐王朝的都城长安里,一般人也不好混饭吃啊!

  但是,当顾况翻开白居易的文稿后,看到里面的小诗《草》(即《赋得古原草送别》)时,不由肃然,他信口读出声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随后,顾况一口气将白居易的文稿看完,不由地赞叹道:“我以前认为现在没有大手笔来继承前世的大家,今天看来,我是错了。刚才,我对你戏言‘长安米贵,居之不易’,认为你在长安不容易站住脚。看来我该改一下说法了,应该是‘长安虽然米贵,但你居之甚易!’”

  白居易得到名士顾况这样的称赞以后,名声在京城里也开始大震。

  白居易后来的成就果然远远超过了顾况,他也是唐代和李白、杜甫并列的三大诗人之一,一生创作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代表诗作有我们熟悉的《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白居易还有“诗魔”和“诗王”之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