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闹蝗灾的时候,老百姓为什么不抓蝗虫充饥
还不了解:古代蝗灾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出现蝗灾的时候,百姓为何不去抓蝗虫充饥?
在我国古代,主要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一个国家的富强与否,和这个国家的存粮有着自己的关系。当一个国家的粮食储备充足,很自然的人丁兴旺。人丁兴旺的朝代则被人们誉为“盛世”,比如说唐清代时期的康雍乾盛世,乾隆五年中国历史上人口首次破亿。到了乾隆五十七年更是突破了3亿。这和乾隆时期三免八省漕粮有关。
可以说在古代农业就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基,但是古代的科技水平有限,生产力还十分的地下,对于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也十分的弱。一旦碰上了自然灾害很可能就会颗粒无收,一旦农作物受影响,很可能将会被饿死。
一般来说最为典型的自然灾害就是旱灾和洪灾,一个水一个火。对于老百姓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相比较而言旱灾反而是最常见的。而且往往造成的影响也更大,因为旱灾不仅只是造成干旱而且还会引发蝗灾。
所谓蝗灾就是因蝗虫侵扰啃食专家所造成的灾害,蝗虫的天性趋水喜洼,所以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蝗虫们会由干旱地方成群成片地迁往低洼易涝地方。这就形成了所谓“久旱必有蝗”之说。而且所到之处必然是要啃庄稼作食的。
平常在田地里看见些蝗虫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一旦泛滥成灾那么造成的影响就很大了。中国历史上迭起蝗灾,受灾区多集中于河北、河南、山东三省,江苏、安徽、湖北等省亦有分布,严重时可能遍及整个黄土高原。看起来场面还是极为壮观的。
在历史上有很多关于蝗灾的记载,比如说唐代贞元元年(785年)史料记载:“夏蝗,东自海,西尽河陇,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及畜毛靡有孑遗,饿殍枕道。秋,关辅大蝗,田稼食尽,百姓饥,捕蝗为食。”
(宋)淳化三年(992年)记载:“六月甲申,飞蝗自东北来,蔽天,经西南而去。是夕大雨,蝗尽死。秋七月,许、汝、衮、单、沧、蔡、齐、贝八州蝗。”“有蝗起东北,趋至西南,蔽空如云翳日”
这些有史料记载的蝗灾事件,一般来说都已是影响十分的大。很多人可能很奇怪,当土地中的专家被蝗虫啃食了,为什么百姓们不已蝗虫为食呢?对于这方面专家给出的解释是:想吃却不敢吃。为什么这么说呢?
中国古代对蝗虫认知不多,在唐代以前的古代人,是把蝗虫看作神来敬奉的,名曰“蝗神”。“蝗”字,就有“虫中之皇”的含义。纯朴的古代人,觉得他们因为是惹恼了神明,因此蝗神才降灾责罚他们。所以古人别说吃蝗虫,甚至连捕杀都不敢。
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原因是,看到这么多铺天盖地的蝗虫,一般人也会心生害怕的。而且在古人眼中,蝗虫归根到底是虫子难以下咽,哪里像现在都把蝗虫弄成烧烤了。而且在如今的科技手段之下,再也很难发生像古代那种大面积的蝗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