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西周灭亡后,东周为何再也没有强盛过?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华夏族奴隶制王朝。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在周朝长达八百年的时光里,见证了无数诸侯国的兴亡盛衰。而贵为天下共主的周王室本身自然也逃不过同样的宿命,在西周灭亡后,曾经高高在上的周王室从此一蹶不振,其威严渐渐地变得荡然无存。

  不过,这种现象虽然正常,但又反常,正常之处在于,任何王朝都是会有生命周期的,从兴盛到衰亡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反常在于,各个诸侯国的大国都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过变法图强走向中兴的情况,但贵为共主的周王室却在东周时期彻底躺平再也没有强盛过,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其实可以进行一个对比分析,以此来得出结论。其实周王室并不是没有中兴过,但那是在西周时期的周宣王时代,那么为什么西周时期周王室可以中兴而东周时期的周王室却无能为力呢?

  首先,一个国家的兴亡,最为关键的因素其实不在于其统治者的能力和勤奋程度上,最关键的因素其实是在于国家所拥有的综合国力上。而东周之所以在春秋战国几百年间没有能够像西周或是其他诸侯国后来变法图强那样出现中兴局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东周相比于西周时期,综合国力下降过于严重。

  在平王东迁之前,周王室控制的地区主要分为关中的宗周和位于中原地区的成周。由于周幽王时期执政逆行倒施,致使诸侯联合犬戎一同叛乱,导致周王室最重要的发家之地,也就是关中的宗周地区被少数民族所占据,最终周王室只能东迁到之前被称为成周的洛邑,这就是著名的平王东迁。

  这次东迁使得周王室所控制的领土大为缩小,虽然宗周所处的地方看似比较靠西显得比较偏僻,不如位于中原的成周繁华。但在先秦时期的关中地区,八百里秦川堪称沃野千里,优异的自然条件使得关中地区的也早早地成为了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再加上周王室几百上千年的经营,使得关中地区早就成为周王室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重要倚靠。因此,关中地区的丢失使得周王室实力下滑严重,大大缩小了后世统治者中兴的操作空间。

  平王东迁还有一个重要影响,就是让周王室的统治中心转到了中原地区的成周洛邑,洛邑虽然地处中原,对于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来说是很不错的区位。但是在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处于中原四战之地的洛邑实际上区位是相当烂的,周王室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发展空间,也没有足够的战略纵深,而且还不像宗周那样有着自然天险作为屏障。诸侯实力得不断壮大,势必会不断挤压周王室的生存空间,让周王室的实力不断削弱。

  或许有人会想,为何周王室不以自己天下共主的身份,借诸侯的力量中兴呢?这个条件其实有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周王室说的话对于诸侯还能算话才行。平王东迁后虽然周王室实力下降很多,但如果说周王室立马完全失去了对诸侯的话语权,那还是不现实的。

  但周王室在东迁后,出现了一系列的信任危机和内乱,使得周王室在诸侯心中的威望大大下降。先是平王东迁后,虢公翰在携地拥立了周携王,一度造成了二王并立的局面,不过这时候的周王室威望还在,所以周平王得到了包括郑、晋、秦、卫等国的拥护,并且在晋国的帮助下攻杀了周携王,但周王室其实已经很明显地表现出了颓势,已经需要借助诸侯的力量来解决王室内部问题。

  而在平王死后,郑国崛起,逐渐威胁到周王室的共主地位。终于,周王室与郑国闹掰,周桓王最终与郑庄公交换了人质,周天子威望受到严重打击,周桓王想要给予郑庄公以惩罚,纠集了陈、蔡、卫、虢四个国家的军队来讨伐郑国,结果不但被郑国打败,周桓王还被射中了肩膀,自此周王室彻底颜面扫地。

  之后周王室越发不被诸侯尊重,到了春秋五霸时期,除了齐桓公和晋文公这两位把尊王攘夷作为执政纲领的诸侯霸主以外,其余几位几乎都只是把周天子当作承认自己霸主地位的傀儡,连最基本的朝贡和觐见的礼节都不被诸侯当回事了。更别说是扶持周王室中兴,再次成为诸侯的共主了。

  所以,东周在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时间里之所以没能中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领土面积的萎缩、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下降、以及地理区位的极度劣势和自身威望下降导致自己的共主地位的失去,最终造成了东周在春秋战国这么长时间一蹶不振的结果,再有能力的统治者,在这种情况下也终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