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位列战国七雄之一,韩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代后,诸侯数量大幅减少,其中齐、楚、韩、赵、魏、秦、燕七国被后世称为“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中,齐、楚、赵、魏、秦、燕六国,至少都有过一时辉煌,都曾是一时最强之国,唯独韩国仅有一个“劲韩”之称,却几乎一直备受挨打、从未强过,堪称倒数第一。
既然如此,韩国为何还能够名列“战国七雄”?
01
战国时代,齐、秦、楚三国一直都很强大,燕、赵、魏三国则是部分时段强大,而韩国是一直不强。
魏国是战国第一霸主,吴起组建的魏武卒,横行半个时代,直到马陵之战中被孙膑、田忌打败,魏国才沦为二流强国。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赵国成为抗秦主力,但在赵武灵王之前,赵国只能算是一个二流国家。桂林之战的爆发,原因就是魏国攻打赵国,并攻破赵国的邯郸,之后齐国派田忌孙膑围魏救赵。
燕国存在感一直不强,但却出现一次辉煌,即在燕昭王时期,乐毅率领燕军连破齐国七十城,对剩下的两座齐国城池围而不攻。简而言之,燕国差点就灭掉了齐国。
战国时代,六雄皆有一时风光,但唯独韩国特别寒酸,几乎没有一丝出彩之处,相反出处备受挨打,根本就与“雄”无关。
当然,韩国有过二次“辉煌”,即灭郑与申不害变法。郑国是春秋小霸王,战国之初被韩国灭亡,此后韩国迁都新郑,这是韩国唯一一次亮眼的胜利。战国前期,韩国曾有一次申不害(法家)变法,以“术”治国,但也只是暂时的“诸侯不来侵伐”。
02
我们常说,中国的历史是一部苦难史,而纵观韩国历史会发现,韩国也是一部苦难史。不过,在苦难之余,却又夹杂一些黑色幽默。
公元前391年,秦伐韩宜阳,取六邑。公元前366年,秦败韩师、魏师于洛阳。公元前362年,魏败韩师、赵师于浍。公元前358年,秦败韩师于西山。公元前341年,韩被魏伐,齐救韩,爆发马陵之战。公元前335年,秦伐韩,拔宜阳。公元前317年,秦败韩师于脩鱼,斩首八万级,虏其将麿、申差于观泽……公元前230年,秦灭韩,虏韩王安,以其地置颖川郡,韩亡。
韩国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战败的历史,谁都能欺负的历史,超级鱼腩。
最后惨到何等程度呢?作为关东六国中第一个灭亡的国家,秦始皇只在韩国疆域上设置了一个颖川郡,因为韩国其他地方,都在历次战败中被吞并,只剩下一郡之地了。
不过,韩国不断战败之余,却有一丝黑色幽默,即坑强国。战国前期,魏国是第一强国,为了补偿桂陵之战的损失,就发兵攻打韩国,于是齐魏爆发马陵之战,结果孙膑歼灭魏国十万精锐,魏国从此沦为二流。战国晚期,韩国将上党之地送给赵国,导致秦赵爆发长平之战,赵国从此沦为二流。
03
所谓“雄”,本义指公鸟,逐渐被引申为其他雄性动物、强悍过人的男性,最后升华为英雄、称雄、雄壮、雄险等。战国七雄,即为战国七个强悍的国家。
以韩国历史来看,很难与“雄”相联系,反而与“弱”很契合。既然如此,为何韩国会成为战国雄主之一?因为韩国虽然弱不禁风,却有四大优势。
一,一部春秋史,半部晋国史。后世学者全祖望评春秋五霸时,认为晋国占了四席,即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春秋时代,晋国不仅是霸主,还引领了时代思想潮流,简而言之晋国是最先进、最具活力的国家。脱胎于晋国的韩国,政治地位自然远超一般诸侯国。
二,韩国兵与甲并不弱。《战国策》记载韩国“精兵二十万,厮屠十万。”三家分晋后,韩国继承了当时最大的铁矿产地——宜阳铁山,苏秦曾说:“韩地方九百馀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利剑皆从韩出。”史载,当时韩弩最大的射程达到了六百步,可见韩国有兵工厂的身份。
三,韩国地理位置突出。韩国属于四战之地,七国中国土最小的一个,东北临魏国、西濒秦国、南接楚国,是一个让人无法忽视的国家。秦国崛起之后,列国联合抗秦,由于韩国地理位置缘故,联盟中往往必有韩国一席之地。由于韩国地理位置原因,其他国家反而一直不敢轻易灭掉韩国。
四,韩国存在的时间长。韩国尽管一直屡战屡败,但却存在到了公元前230年,战国时期其他强国如宋国、越国、中山国等,要么灭亡、要么分崩离析,而韩国却一直存在。在出身晋国、独特地理位置、兵工厂的身份等加持下,韩国自然要让人高看一眼。
因此,韩国的战国七雄身份,靠的不是军队战斗力,而是综合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实力。
不过,历史上的强敌环伺之国,要么极强、要么极弱,但前者极为罕见,后者极为常见,因为双拳难敌四手,最终环伺强敌或牵制或攻打之下,只能越来越弱。因此,韩国弱不禁风,并非韩国国君不努力,韩国士兵不敢打,根本原因在于韩国强敌环伺的地理位置。
纵观战国最强的五国,除了魏国被列国包围之外,秦国、赵国、齐国、楚国都偏居一隅,无后防之患,可以集中兵力对付前面的敌人。与之相反的是,韩国需要四处防守,别说侵略他国了,能做到“诸侯不来侵伐”就不错了,所以后来韩国国君自暴自弃也就可以理解了。
战国七雄之中,最不容易的是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