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刘表是刘备的表亲,为何却很不待见刘备呢?

  刘备,卖草鞋出身草根枭雄,在他“创业”的初期,势单力薄,实力薄弱,但却有很多英雄好汉愿意加入他,跟随他,这是为什么呢?

  刘备还有一个称号,叫做刘皇叔,他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靠着这块金字招牌,他从最早镇压黄巾之乱发家做了军阀之后,东汉人比较重视“正统”,再加上他本身对手下还不错,很是得人心,因此吸引了很多人加入他的麾下。

  在汉献帝建安刘年,刘备遭到了曹操大军的征伐,向南方逃跑,投奔了他的一个远房表亲——位于荆州的刘表。但需要知道的是,刘备在他的远方兄弟那里并没有受到很热烈的欢迎,刘表更是一有机会就将刘备调去了牧野。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为什么刘备不被他的兄弟刘表所欢迎。

  刘表是汉景帝的另一个儿子,鲁恭王——刘余的后代,亦为汉室宗亲,且与刘备共一祖先。刘表的声望、实力,远非当时还是一个小弟,辗转依附他人的刘备可比。

  刘表为东汉末期党人骨干之一,曾罹党锢之祸,幸免于难。党禁解后,刘表被朝廷命为镇南将军、荆州牧,成为封疆大吏。他势力雄厚,“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与中原袁绍、曹操可谓鼎足三雄。但其目光短浅,只“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圆,因而丧失了乘袁、曹决战黄河中下流之际收渔翁之利、逐鹿天下的良机。

  对于远亲刘备的到来,刘表做出盛情欢迎姿态:“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然后,“益其兵,使屯新野。”

  这里体现了刘表对刘备的忌防心理。这种心理是有根据,并不是毫无原因的。刘备是朝三暮四,颇无信义的人,当时为天下共知,明显之例有三:

  其一,刘表与盘踞幽州的公孙讃为同窗好友,“讃年长,先主(刘备)以兄事之。”刘备曾败于黄巾军,落荒投奔公孙讃。公孙讃念在当年的同学之谊,任名刘备为平原相,待之不薄。

  献帝初平年间,公孙讃与袁绍连年混战,十分惨烈,急需兵力。谁知,刘备却趁机背离了他,转投徐州牧陶谦。原因是陶谦向刘备示好,赠给刘备四千丹阳兵。这不过区区四千兵,就使其忘了同学情,忘了救命的恩情。

  其二,在陶谦死后,刘备继领徐州牧,被另一位以素无信义著称的军阀吕布偷袭,丢了地盘与家眷,落荒奔投曹操。曹操不但出兵替刘备夺回了家眷,还“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这种待遇绝对算算得上是厚待!

  谁知,刘备休养生息喘过气后,却以怨报德,暗中参加了董承组织的反曹集团,并利用曹操对他信任而派他带兵拒袁术之机,乘机杀害曹操委任的徐州刺史车胄,占据徐州以叛曹。

  其三,刘备叛据徐州后,曹操怒征之。刘备不敌,逃依袁绍。袁绍对他同样不薄,“遣使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父子两个人是打心眼里的敬重他,然而令袁氏父子预料不到的是,在其与曹操决战于官渡而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刘备却“阴欲离绍”,托辞要替袁绍南连刘表。

  袁绍并没有察觉到他的居心不良,派其领兵到汝南。不久,曹操官渡决战险胜,亲自“南击先主”。无奈,刘备才求庇于刘表。

  刘备这类以怨报德、朝三暮四之行径,已引起当时各路军阀反感,连吕布手下的将领也曾这样劝吕布:“(刘)备数反复难养,宜早图之。”而吕布在当时本身就是一个以无信义著称得人。可见,刘备已为当时人所不齿。

  对这样一位劣迹昭著的远亲来投,刘表自然心存戒心。但刘表是一个以“儒雅”而著称的领袖,因为担心别人会对他有非议,不得不做出欢迎的姿态。

  但是,“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刘表深知此理,故不能留刘备于襄阳。一阵虚情欢迎之后,走出了让刘备屯兵新野这步妙棋。

  在刘表手下休养生息安逸了七年的刘备,虽然并未再像之前以前背叛刘表,但他不甘心“窝窝囊囊”的蛰伏在荆州,而又因为当时地方上的豪杰投靠刘备的非常多,以致刘表对他产生了浓浓的猜疑之心,不同意他提出的建议,郁郁不得志的刘备联合孙权上演了赤壁之战,大挫了曹操的锐气,最后仍是得到了荆州,并开始了他的称霸大业。